沒有人天生就是贏家,但卻是“機遇”、“環境”和“努力”的綜合體,沒有人有辦法一輩子依賴別人而能完全成功,唯有“主動”、“勇敢”和“堅持”才是人生成功的三股定力,所以成功者最大的本事就是怎樣去“溝通自己”和“激勵他人”。

有一位聰明的哲學家,在別人向他請教怎樣才能克服“挫折”時,他毫不保留地說:“一旦遇上挫折,我會試著從挫折中泰然地走過去;萬一走不過去,我就試著從挫折底下鑽過去;如果鑽不過去,我就想從挫折上跳過去;如果還跳不過去,我便索性把挫折敲破了再穿過去”。誠哉斯言,只要有決心,天下真的就沒有沖不破的“挫折”和“困難”。

·向來,成就卓越的經理人,很少使用“失敗”兩個字,因為這個詞句,有種受壓抑的感覺,聽起來似乎意味著世界末日的來臨,他們喜歡使用“過失”、“失誤”、“棄糟”等詞句來表達挫折,每天以“樂觀”去清除心裏的“莠草”,堅持用七大信念跟自己內心的那尊巨人溝通,不斷啟動心念力量,化挫折為成長力量。告訴自己:①每件事情的發生一定有“原因”和“目的”,並且都“有益”於我;②根本沒有“失敗”這回事,只有“結果”;③不論發生什麼,都要勇於負責;④任何事只要啟動,就一定會有效果;⑤人是最大的資源,人人頭上有片天;⑥工作也是遊戲,也可以把它當成休閒活動;⑦若不能全心投入就不會有恆久的成功。拿這些“詞句”不斷跟自己溝通,挫折也就自然不見了。

·其實,人類最偉大的奇跡就是“信心”,而信心來自於對事物的深入瞭解和勇於面對的態度。“信心”說穿了就是“知識”、“能力”和“優越感”的總合體。我們經常怕窮、怕苦、怕病老,怕失去親情、怕降薪下崗、怕受傷害、怕受批評、更怕受到挫折,然而成功卻必須勇敢地去做你最怕“做”的事;勇敢去想你最怕“想”的事情,因為這才能鍛煉能力,產生能量去戰勝逆境。

·大家都知道吃“苦瓜”的滋味,第一口吃了感到很苦,第二口吃了就沒有那麼苦了,一旦吃上第三口反倒覺得苦瓜真是甘甜又好吃。這與經理人每天面對的挫折是一樣的道理。大凡智慧型的經理人對苦、樂都保持一個很好的態度,亦即在痛苦時不為痛苦所“傾動”而洩氣,同時在快樂時也不會被得意事情所污染而忘形,而且每時每刻都在好好吃著“人生”的苦瓜。

·在人生旅途中,“挫折”似乎不能避免,“逆境”好像也是必然的,尤其企業經理人在激烈的企業金字塔中攀爬,如果不能以一種以較健康的心情和積極的身心態度去面對,則一定會有活得不自在而痛苦的感覺,而要處理掉“挫折”,我們首先就必須先認清“挫折”來自何處?!唯有能從源頭打開心結,才有辦法不受挫折所傷害。吾人皆知,企業經理人在攀爬金字塔的途程中,最常碰上來自五方面的挫折,亦即①金字塔(組織)內的競爭壓力挫折;②金字塔外的競爭壓力挫折;③角色錯亂之壓力挫折;④失意和無力感的挫折;⑤嫉妒與誹謗的挫折等。

其實,企業的金字塔式組織本身就是一種鼓勵“競爭”的結構體。在金字塔的每一層都擺著“獎盃”和成功的“桂冠”,甚至越往塔頂獎盃愈大,桂冠也越漂亮。在這一場競爭中如果我們落後而讓別人超越過去,我們心理上就會產生嚴重的挫折感。這些挫折除了職位高低,意見是否被上司採納,加薪是否比別人多,衣服是不是比別人漂亮,所開的車子是不是比別人好……等等,不論從公事到私事一路比下來,很容易就會影響經理人的情緒。雖說“競爭”是激勵進步,保持成長的必要手段,但每一個英雄都有“末路”之時,如果期望自己成為一個永不失敗的鬥士,甚至處處都要勝人一籌,這是一種很不實際也不夠健康的想法,試想“人比人氣死人”當然就會引發嚴重的挫折感,並造成情緒上的傷痕。如果不能以恬淡心情,把得失看開(如這一切都是上帝最好的安排,要我先苦後樂……);不能以“自我反省”來勇敢面對挫折,從失敗中學到教訓,那麼挫折將會愈陷愈深,經理人不能不慎!

企業經理人除了金字塔內部的競爭之外,在金字塔外,我們也常有許多自己心理上樹立起來的“假想敵”,而引發出不必要的挫折感。這些假想敵包括鄰居、親戚、朋友、同學、同業、甚至是陌生人,我們會有意無意地在物質上、社會地位上或某項成就上跟這些假想敵競爭,因而造成或多或少的無力感、沮喪和挫折感,這是很難避免的必要課題。

英國大文豪莎士比亞曾經說過:“世界是一個大舞臺,所有的人都是演員”。小時候父母親期望我們是個乖寶寶,但我們卻可能調皮搗蛋,野得像匹馬;長大了,企業老闆期望我們做個勤勉聽話勇於挑責任的好經理,但我們總是扮演濫好人的“打工仔”,這種角色上的錯亂當然會使我們面臨很大的挫折感和失落感,必須有效調整。

因為,失意是人生不可避免的橫運和挫折,易經把人生宇宙用四個現象來概括,包括“吉”、“凶”、“悔”、“吝”四種情況,其中好的“吉利”的只占四分之一,壞的或偏向壞的卻占了四分之三。如果經理人能領會“人間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就能坦然面對挫折,而無所畏懼,否則極易掉入自暴自棄、自甘墮落的不健康情緒之中而無以自拔。

當然,一位有才氣肯負責的企業經理人,常會被同事嫉妒,被他人所譭謗的經驗。所謂“名之所至,謗亦隨之”的情形,應該是普遍存在的,然而面對這種挫折,一般人的反應都是“理直氣壯”、“功高氣盛”的回應,這不僅不能化除譭謗,反而有火上加油,愈描愈黑的狀態出現,經理人何不學習齊國藺相如“相惡為國”的風範,把來自同事的嫉妒和譭謗,改用健康性的“寬容”和“請教”態度去回應,以避免挫折感的加深加劇。

在美國有一項針對營銷人員的長期調查研究顯示,有48%的營銷人員在第一次拜訪遭遇挫折後就退縮了;有25%、12%及5%的人分別在第二次、第三次及第四次拜訪遇到挫折後也退縮了;只有不到10%的人鍥而不捨,視挫折為“理所當然”,毫不氣餒地繼續拜訪下去,終得成功。同樣的事例也在日本發生過,連續16年獲得日產汽車(NISSAN)銷售總冠軍的奧城良治先生,就是一個典型用“樂觀”態度去看待挫折的好例子。奧城良治因無意間從一本雜誌上得知,日本汽車銷售人員拜訪顧客的成效比率為三十分之一,也就是每拜訪30位客人中極可能有一個會買車。此項訊息令他振奮不已,他認為只要鍥而不捨連續拜訪29位客戶,第30位就是買主了,他不但感激第30位的買主客戶,更對先前尚未決定要購買的29位客戶表示感謝,因為他心中有一個想法:“沒有前面的29次挫折,我哪會珍惜第30次的成功滋味”。基於此一信念,奧城良治遇到挫折時,非但不沮喪,反而充滿感激之情,這也正是他成為冠軍推銷員的秘訣!也唯有堅信有人生的課題之中 “麻煩”是自己處理不當的結果;“困難”是自己“學習不夠”的反射;“挫折”也當然是自己“努力”不足的代價,時時抱持“戒慎”之心,多聽、多看、多學、多問與多做,再加上“感恩”之心,多說好話、多做好事,多與人為善,將挫折當為“正常”,這樣經理人的EQ(情緒智商)就會不斷提升,那麼縱然再遇上工作上的挫折感,又何必懼怕!

本文作者白崇賢先生為臺灣亞洲企管顧問集團董事長·世界第五代管理創始人

http://www.hunbase.com.hk/12.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金鳥 ( 財經 )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