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家的巷子口,有一個檳榔攤,賣檳榔的美姑娘,有很多人在追……」多年前紅透一時的綜藝節目,捧紅了兩位飾演「檳榔姊妹花」的女演員,腦筋動得快的商人靈機一動,創造了「檳榔西施」。

不到幾年,檳榔西施突然竄紅,盛名遠播,在台灣的城市和鄉鎮街頭蔓延開來。透明玻璃屋裏,坐著身材曼妙的女子,她們穿著細肩帶背心、小短裙,頭戴金色、紅色的誇張假髮,蹺著腳,端坐高腳椅上,低頭處理一顆顆的綠色檳榔。

三十多年前,我家巷口也有一位檳榔西施。

這位檳榔西施沒有清涼服飾和誇張造形,她眉清目秀,五官端正,戴著一頂漁夫帽,穿著樸素的居家服,脂粉未施,腰間繫著一個做生意用的深咖啡色鈔票袋。

一大早,陽光灑在小巷裏,檳榔西施推著小推車,載著裝盛各式冰品的壓克力圓桶,一步步地緩緩前進。跟在一旁的,是她念小學的女兒,小女孩側背紅色布書包,戴著黃色小學生帽,認真而吃力地緊握推車把手,面紅耳赤地往前推。

她的檳榔攤不光賣檳榔,主要販售的商品是現在已絕跡的公車車票,附帶販售檳榔、香菸、報紙、豆花、搖搖冰、綠豆湯和紅豆湯等冰品,寒冷的冬天,還會推出香噴噴的雞絲麵加蛋。

這位檳榔西施,原是 富商 太太,丈夫是中部一家電子工廠董事長,光景好的時候,廠裏有上百名員工,無奈時運不濟,因為合夥人惡意倒債,導致支票跳票,工廠宣告倒閉,他們只好黯然舉家北移,在巷子口做起小生意。

從董事長夫人變成檳榔西施,角色落差這麼大,她一句抱怨也沒有,默默地扛起家計,認命地包著一顆又一顆的檳榔,靠賣檳榔賺的錢,撫養六個小孩。

在檳榔攤的透明玻璃後面,她低著頭,切開一顆顆小如綠寶石的菁仔,瀝掉透明液汁,用刀尖在果實內側,塗上攪拌均勻的紅灰、石灰,中間再放進如指甲大小、表皮凸起的綠色荖花。最後,她輕輕剝數,放進襯有電話簿紙張的透明塑膠袋裏。

由於經年累月接觸紅灰和檳榔液汁,來買車票的顧客,都能看到她遞出車票的指尖,出現一條條皺摺,皺摺裏的皮膚,已被紅灰的色素染成紅黑色,連指甲縫也擠了一圈暗紅。

街坊鄰居談論她的過去,為她三十多歲的青春和際遇惋惜,然而她總是低頭不發一語。

不管風吹日曬、刮風下雨,檳榔攤一直矗立在巷子口,昏黃燈光照著她的美麗與哀愁,她有如菩薩低眉,守著一方小小空間,也像是守著這條巷子、巷子裏她的家。

她的眼神藏著深邃的憂鬱,卻對顧客報以溫暖的笑容,無論遇到多難纏的客人,她都能面不改色地應對自如,唯獨對她的小孩特別嚴厲。

某天鄰 居 太太告狀,指她讀小學的女兒欺負同學,她立刻拿起藤條,不聽小女孩解釋,在檳榔攤外疾言厲色地抽打女兒。母親反常的舉動驚嚇了小女孩,她在炙熱的大太陽下罰站,一邊撫摸發紅的傷痕,一邊不斷啜泣。

鄰居問她,為何在大庭廣眾下教訓小孩,她皺著眉頭,語氣沈重地回答:「我打小孩給別人看,為了不讓他們看不起,說窮人家的小孩沒教養。」

她的小孩,放學後必須排班看顧檳榔攤,讓媽媽回家燒飯、洗衣服;每個上門的顧客,都曾看過一邊包檳榔、一邊背誦英文的「小小檳榔姊妹花」;寫功課時,那塊墊著切菁仔的木製砧板,就是現成的墊板。

她的小孩很爭氣,兩個兒子分別考上建中時,她丈夫在檳榔攤旁,點燃一串長長的鞭炮;鞭炮巨響,如同熱烈的掌聲。

在鞭炮聲響中,一位小婦人,坐在檳榔攤裏,低頭切著檳榔,臉上浮現滿足而得意的笑容。

那是我這一生當中,見過最美的檳榔西施—— 我的媽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金鳥 ( 財經 )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