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富啊,你為什麼越追越跑?貧困啊,你為什麼如影隨形?
為什麼這個世界上,有的人很富有,有的人很貧困?
富有與貧窮到底是怎麼造成的呢?
世俗對貧窮的解釋可以說五花八門,有懶惰之說,有受教育少之說,有智力低之說,有人口多之說,但是沒有一個可以直達真理說出貧窮的真正原因。

喜歡觀察社會現象的朋友,會輕而易舉地找到以上說法的反例,你可以發現一個很勤勞的貧困人,也可以看到有知識淵博的貧困人。
然而,到底富有與貧困的真正成因是什麼呢?
佛經上說:貧窮是由偷盜造成的,我仔細觀察這個社會,發現此言果然真實不虛!
先看一下偷盜的定義,看看是下面的哪一條讓你不得富裕。
有十件事情,能夠讓人得到『少資生報』;即得到種種財富資具缺少、貧窮的果報。

一者自行偷盜。二者勸他偷盜。三者讚嘆偷盜。四者見盜歡喜。
這四條並不難懂。偷盜的果報就是貧窮,所謂偷盜,經典上有過解釋:若他物、他物想、若重物、盜心、舉離本處;就是說本來是他人的東西、或者你知道認為這是別人的東西,這個東西還是有價值的,起了據為己有的心,並且實施行動,將其取走,這就是偷盜。
另外偷盜還有不同的方式,不僅自己做是偷盜,讓他人、派遣他人偷盜都一樣。另外勸人偷盜、稱讚偷盜、見到偷盜心中歡喜,這都是貧窮的因。不偷盜是佛教的根本戒律之一,沒有一個偷盜者,會越來越富有的。

五者於父母所,減撤生業。六者於賢聖所,侵奪資財。
對於父母減少生活上的供養,本來應該負擔的責任,卻不去履行。對於聖賢居所,侵奪其資產。這也是會變貧窮的果報。其實這個現象,我們很容易觀察出來。社會上十分富有的人,很多對於自己的父母是十分孝敬,對於父母是盡力供養的。對父母不好,卻很富有的,不是沒有,但很少。而且他的財富最終一定也很難保持得住,這種人的財富就像長了翅膀,不知何時,就會突然的飛走,消失得無影無蹤。

七者見他得利,心不歡喜。---------(這般心理是大多數人都易犯的一條!)
看到他人得到好處利益,心中不爽、不歡喜、不高興;就是容不得看到別人好的心態。
這一點有些普遍性,我們經常會這樣,看到別人賺了錢、獲得了利益、得到了好處時,我們卻心理不平衡,覺得這個世界不公平,怎麼會是他而不是我?其實這個世界很公平,因為有這樣想法的人,這就是其本身會變成貧窮的原因!若不脫離這個思維模式,想要富有是會有相對困難。為什麼別人得利,我們不高興呢?就是沒有肚量,妒忌、嫉妒嘛,我們不是也會勸別人說:「有量才有福」,現在換了自己怎麼又變得雞腸鳥肚了呢?這個思維情緒很隱蔽,彷彿是躲在暗處的賊,不容易發現,需要我們仔細觀察自己的思想行為,它可以有很多方式,甚至以十分正式的面目出現,比如看到他人賺錢,卻說這個財富不一定是好事情,將來很可能因此而帶來罪業災禍,道理是講的不錯,不過我們反觀自己,是否真的是這麼想?真的是視金錢如糞土?如果這筆錢財現在是擺在自己面前,那態度情況還是如此嗎?心理真正的情緒是什麼?起心動念是騙不得因果的。如果有這個情緒習慣,是很難擺脫,每天隨時隨地,都可能處在這種狀態中,這對我們的福德有極大的影響。當別人有了利益,我們要知道,一定是從前其有相應的善因,才有如此福德的果報,這是我們應該替人高興的好事才對。

八者障他得利,為作留難。
對於他人獲利的事情,進行阻礙。這個情況也是不少的,別人做某件事情會有利益,那麼用各種方式去阻止、妨礙他,給他設置困難。這個過程可以是一句風涼話:賺這麼多錢,貪呢,沒良心。也可以是具體行動,就是不讓他那麼順,都屬於這個範圍。有這樣的言行,想要富有是不太可能的,因為這個種子是貧窮的種子,是不會長出富有的果實的。------------- 犯此條的請真心懺悔改過!

九者見他行施,無隨喜心。
見到他人佈施,沒有隨喜心。或者說,見到他人佈施,反而不高興、不稱讚。見到他人佈施,無論是法佈施、還是財佈施,沒有隨喜的心,因為各種原因,覺得不高興。可能是不順自己的心,可能是覺得自己被比下去了,等等。這是非常不好的,本來隨喜是最容易、最迅速累積福報的方法,如果我們沒有做,不僅喪失了積德大利,還種下了貧窮的果報。只要法佈施,講的是正知、正見,財佈施,不是佈施不義之財、違法物品、毒藥槍炮之類,那麼我們都該隨喜讚歎。

十者見世饑饉,心不憐愍,而生歡喜。
見到世間有饑荒災禍,心中不憐憫,甚至歡喜,這是貧窮的因。幸災樂禍的心態是要不得的,這個有損福德,非常不厚道。

以是十業,得少財報。
因為這十件事情,都會得到貧窮的果報。

又有十業,能令大家得多財報(得到富有)。
一者自離偷盜。二者勸他不盜。三者讚歎不盜。四者見他不盜。心生歡喜。
那麼想要財富該怎麼做呢?把上面的幾點,反過來就可以。
同樣十件事情可以得到財富的果報:
首先就是不偷盜、不勸人偷盜、不讚歎偷盜,見到他人不偷盜,而生歡喜心。
五者於父母所,供奉生業。六者於諸賢聖,給施所須。
對於父母盡力供養、不要放棄自己的責任。這一點不僅這部經典,還有很多經典都說過,供養父母等同供佛,放著現成的在世之佛不供養,卻遠道去燒香磕頭,實在不算明智。對於聖賢僧眾,同樣要恭敬供養,解決其生活的困難。
七者見他得利,心生歡喜。
八者見求利者,方便佐助。
這個其實也是老生常談,君子助人之利,成人之美,喜人得益。不過實行起來需要自己去認真觀察自己的心念,看看自己的心念到底是什麼?這就會得到什麼果報,種甚麼因得甚麼果。佛教其實就是讓我們自覺覺他;那麼自覺、認識自己、瞭解自己是首先要做的,真正瞭解自己才能改變。幫助他人獲得財富,這個善念是每個人都可以做到的,這也可以讓自己變得更加富有,何樂而不為呢?
九者見樂施者,心生欣悅。
見到他人佈施,心中喜悅,隨喜讚歎。無論法財佈施,心中一喜、口中一讚,就是獲得了富有的種子,這樣的事情為何不做?不做虧大了!當然前提是法佈施是正見,財佈施是善物,這才可以。
十者見世饑饉,心生憐愍。
以是十業,得多財報。
見到世間的饑荒災禍,心生憐憫,不要幸災樂禍。
這十件事情,是富有的因,不做這十件事情,想要富有,就比較困難,沒有好的種子是長不出好的果實來的。
想要富有的朋友,還等什麼,天機在此,趕快照著做吧。

http://tw.myblog.yahoo.com/home25329794/article?mid=6827&prev=6829&next=682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金鳥 ( 財經 )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