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煜輝:伯南克的不道德

幾乎所有經濟學家都在批評伯南克。

  上週五,伯南克在世界央行官員貨幣政策座談會上發表了開場演講,面對經濟的疲態,伯南克還是堅持要把非傳統的貨幣政策進行到底。伯南克說:現階段的問題已經不是我們是否有工具來支持經濟活動和防範通貨膨脹。我們所考慮的問題是,是否在任何時刻,我們使用的每個工具在支撐經濟行動中的益處都將大於使用該工具的風險或成本。

  當基準利率降至零時,美聯儲的首選工具仍然是購買更多的美國國債和長期證券。伯南克說,這些購買行動將有助於緩解金融市場的狀況。

  眼下,美國樓市96.5%的資金全靠政府提供,聯儲若停止對兩房供血,美國的樓市會再下一個臺階。沒有樓市的復蘇,對於資產推動型的美國經濟,經濟反彈的強音符還能奏響多久?樓價反彈受制,美國金融部門數萬億資產的毒性如何消解?

  至少到現在,我們還沒有看到美國政府和金融機構有什麼樣的有效手段來處理他們龐大的有毒資產。目前他們用的辦法是在今年初改變了會計規則,把金融合約的清算時間從今年推至兩年後進行,從而掩蓋了金融機構的真實虧損情況。所以,矛盾並不是被消除了,而是暫時被掩蓋了。由於去年以來到今年,美國房貸和信用卡貸款的壞賬率都在不斷上升,兩年後有毒資產的毒性會更強。

  金融部門如何從信貸收縮轉向擴張呢?對深陷債務囹圄的家庭來說,被動去杠杆是一個死胡同,根本無法帶領美國經濟走向平衡。

  消費者去杠杆所產生的被動儲蓄很難持續提高儲蓄率、降低負債率。所以你會看到,最近美國家庭儲蓄率在提高,但負債率卻不降,因為被動儲蓄會導致消費下降,並引起企業利潤下降、失業率上升,這又會導致收入下降。換句話說,負債率(負債/可支配收入)的分子分母都在做減法。

  奧巴馬和他的經濟高官們心裡很清楚,美國要想走出泥潭,只能回歸再實體化、再工業化之路,如此帶動就業的提升從而走上可支配收入增長的軌道。所以奧巴馬一上臺就提出5年的出口倍增計畫,提出要對美國跨國公司的海外利潤增加高額稅收。但這談何容易。

  想要刺激政策作用于發達經濟體,需要大幅提高新興經濟體的成本,高到跨國公司回到發達經濟體,重新帶來生產力的地步。但這不太可能。全球供給體系中的貿易分工和金融分工已經持續了數十年,發達經濟體的平均工資是新興經濟體的10倍左右。

  美國是領導型經濟,有著重構、創新和再投資活力的體制,為全球經濟的下一個長週期找到真實經濟增長的根本動力,那就是企業家的創新精神、人力資本投資和技術進步。
  
復蘇美國經濟的最佳政策或許只能回歸雷根時代保羅?沃爾克的結構療法,即簡化稅制、降低稅收,尤其是要大幅度降低企業的資本利得稅,同時嚴格貨幣和財經紀律,緊縮政府的財政開支,這意味著經濟要不惜忍受一個小型衰退的痛苦。但奧巴馬政府為此付出的代價或許是丟掉中期選舉,甚至是政權。

  只顧自己的貨幣擴張和財政赤字,從全球來看顯然是極不道德的。

  量化寬鬆貨幣政策所釋放的貨幣和信用跑不到真實經濟裡面去,一部分在全球金融貨幣市場(尤其是債市和衍生金融市場)自我循環,一部分跑到大宗商品市場,一部分以熱錢形式跑到了新興國家的資產市場。所以我們看到全球經濟出現怪相——真實經濟總體萎靡不振,但大宗商品價格飆漲甚至接近危機前的峰值水平,特別是好些新興市場國家資產市場劇烈飆升。或許美國暫時還感受不到通脹的痛苦,但卻導致了新興經濟體出現通脹和泡沫。隨後,發達經濟體也將步其後塵而最終回歸緊縮。

  不負責任的錯誤政策會讓全球經濟陷入很多年的震盪,直至停滯發展。越來越可能的結果是,隨著全球貨幣貶值的失控,而使深陷資產泡沫的新興經濟體引發新一輪的金融危機。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usstock/comment/20100901/02218582173.s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金鳥 ( 財經 )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