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崩盤25年後,我們學到甚麼?

工商時報【本報訊】

25年前的1019日紐約華爾街引發全球股市大崩盤,當天道瓊股價平均數狂瀉508點,跌幅深達22.6%,持續兩天的跌幅更深達30%;如果從當年825日波段高點2,746點起算,最低道瓊跌到1,616點,跌幅更深達41.2%,許多人因而傾家蕩產。雖然1987年大崩盤猶如九級大地震,帶給金融市場毀滅性的衝擊,但是人類承受災難、並且從災難中重建的力量卻極為驚人,25年後的今天回頭一看,這場崩盤竟然不是結束,而是一整個新金融世代的開場。

25年後的1019日,道瓊指數在當日重挫205點後,收盤價為13,343.51,是崩盤當時指數的8.25倍。指數的高低只是表像,過去25年,全球的金融市場與實質經濟活動都出現石破天驚的改變,科技產業的興起,網際網路的發明,中國、印度等新興市場的崛起,以及手機產業的爆發,引領人類的經濟版圖產生徹底、結構性的轉變。持續25年的產業革命,堪稱是經濟史上的第三次工業革命。

金融市場的全球化,更徹底改變了所有人的投資行為。25年前,國際資金的流動還不是主流,台灣股市的投資人怎麼樣都不可能想到,整體台灣股市會有超過3成的外資,更不可能想像台灣本地投資人,可以每年持續購買200億美元以上的海外基金。當年引爆崩盤的程式交易,與今天的套利與對沖基金交易相較,猶如小學畢業生那樣原始。

更令人莞爾的是,當年崩盤的「元兇」,是剛剛上任兩個月的新任聯準會主席葛林史班,他因為兩次調高利率,竟然引發二次大戰之後最大的崩盤。葛林史班以及他的繼任者柏南克,兩人連袂以超音波速度狂印鈔票。葛林史班毫無禁忌的寬鬆政策,促成了2000年的網路大泡沫;柏南克不顧一切放錢的QE 1-2-3(量化寬鬆),更是徹底顛覆貨幣理論,至今不知後果如何的前衛實驗。

25年很漫長,它不只是長達四分之一個世紀的日出日落,更長到可以代表了一整個世代的興衰。至少,台灣股市就在這25年之間,從一個莽撞混亂的青少年長大、成熟,並且將要迎接老化的未來。

1987年台灣股市才剛剛啟動前所未見的漲升波段,台灣股市從19857月加權指數突破600點開始起漲,到了8710月,兩年之間指數暴漲了7倍多。崩盤之前,加權指數來到4,600點,已經大漲七倍的台股跟著美股暴跌,三個月腰斬剩下2,300多點,但是猶如暴衝青少年的台股,隨即又展開另外一段大多頭。88年的9月指數又漲了四倍,直到郭婉容宣佈開徵證所稅,才從8,870點暴跌至4,873點,然後再度持續暴漲到19902月的12,682。這個指數的天價,至今22年仍然無法突破。

當年曾經經歷股市崩盤的《工商時報》讀者們,今天都已經是50歲以上的壯年人了。回想當年市場狂飆的盛況,再看看今日成交量不斷萎縮,整個盤面找不到新興亮點,連講故事、吹泡泡的幻想標的都沒有,台灣股市老化、產業老化、政府老化,連投資人都後繼無人的景象,實令人唏噓不已。

台灣最令人擔憂之處,是我們逐漸走入「又小又僵化」的困境。原本台灣這樣的小型經濟體與金融市場,應該展現靈活的彈性,不斷在巨人環繞的全球市場尋找我們的利基,但是我們卻不斷將自己陷在「大國迷思」內,老是套用美國、日本、德國的制度,追求表面的公平正義,塗塗抹抹拼湊出所謂的百年制度。在這樣的迷思裡,我們的政府失去彈性,畏懼改革,終將台灣帶入漸凍人的窘境。

美股崩盤25年的發展,至少給了我們一扇歷史的視窗,提醒我們,即使是大國如美國,即使是全球龍頭的紐約證券交易所,過去25年的改革力度,在每一個層面,都是遠遠超過台灣的。例如,我們說道瓊平均數25年來漲了八倍,但是「2012年的道瓊」與「1987年的道瓊」早已截然不同。當年的道瓊30支成分股,只有13支還留在名單中,其餘17家已經換了新面孔;即使是留下來的13家,還有2家是1987年才被選入的新面孔。

今天的紐約證券交易所(NYSE),也早就拋棄了25年前的老舊面貌。堅持了兩百多年的傳統人工交易系統,如今被最先進的電腦所取代,每天的成交金額高達1千億美元(去年全年20兆美元),而交易所由會員組織轉換成公司股東,股票上市,並且跨入歐洲的交易所。位在華爾街11號的交易所已經有220年的歷史,我們所熟悉的交易所大樓也在今年慶祝110年生日,紐約證券交易所外觀不變,但是內在卻在不斷的改革中,不斷賦與新的生命。

不只如此,美國證券交易制度、法規乃至上市公司的組成,在過去25年都以驚人的力度不斷革新。雖然華爾街從來不缺爭議,也永遠必須承受嚴苛的批評,更背負了兩百多年的歷史包袱,但是華爾街的領導者,知道維持世界龍頭的唯一路徑,就是不斷改革。

當我們在勞退、退休公務員獎金的議題裡,爭辯何者才是公平正義的此刻,回頭檢視25年崩盤的歷史,看看人家是如何因應改變,勇於改革,全力將餅做大,台灣的領導者一定要帶頭擺脫「小而僵化」的「漸凍病」,才能在世界舞臺上維持一定的競爭力。美股崩盤25年後不斷革新的歷史,就是我們最好的借鏡。

作者: 本報訊 | 中時電子報 – 20121023 上午5:30

http://tw.news.yahoo.com/社論-1987崩盤25年後-我們學到甚麼-213000485.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金鳥 ( 財經 )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