衍生商品玩過頭 次貸風暴難息

美國次級房貸風暴引發全球流動性危機,最新一期《經濟學人》指出,美國次級房貸問題只是導火線,真正的大問題是金融資產證券化,這些透過電腦程式設計的衍生性新商品,改變舊時代的遊戲規則,連華爾街最精明的投資銀行家與對沖基金都栽跟斗。

  美國聯準會17日降調降重貼現率2碼,歐美股市大漲回應,不過,明眼人都知道,美國次級房貸問題不會一夕間解除,這次賠得最慘是對沖基金,還有許多投資銀行。問題是,這些最精明且熟悉市場運作的投資銀行家為何栽跟斗?美國聯準會調降重貼現率2碼為5.75%,並未調降聯邦基金利率,前者主要是針對急需現金的金融機構,由於市場風聲鶴唳,銀行間拆借變得非常保守,這些借不到錢的金融機構只好向央行融通。在正常情況下,這些金融機構不輕易向央行融通,因為一開口就表示自己的信用有問題了。這次風暴點燃的不只是房貸泡沫問題,背後更大問題是衍生性金融商品,沒人真正知道損失有多大。

  這次受傷最慘的是投資銀行與對沖基金。8月13日,全球最大投資銀行高盛在一場會議中提到,旗下「全球股票基金」在一周內淨值減少3成,亦即14億美元資產蒸發,為安撫投資人,高盛不收手續費。

 「損失是無法估計的,許多對沖基金因應投資人贖回,根本不知道能不能撐下去。」一名對沖基金經理人感嘆。

  這些精明的對沖基金與投資銀行會栽跟斗,來自一連串人為與電腦的致命錯誤。高盛的基金經理人這次慘賠,是因為電腦算出事件發生的機率只有十萬分之一。許多對沖基金經理人依賴電腦程式,最初的假定是某些類股下跌時,某些類股上揚,可從中牟取套利空間,不料這次全部失靈。

  《經濟學人》指出,金融商品證券化之後,透過各種金融財務工程 把風險分散出去,不料經過層層包裝與加工,衍生各種擔保債權憑證 (CDO),再加上國際信評公司扮演推手,給予最佳的評等,最後可能連買到這項商品的投資人都不清楚自己的風險有多大。結果問題爆發,大家都害怕,於是先出清手中的部位,但最大的問題是賣不出去!因此引爆市場的信心危機。

  這次風暴的影響程度遠超過各界的預估,因為沒有人知道問題有多嚴重,損失有多大。《經濟學人》指出,這次受傷最重的包括風行一時的計量基金(quantitative fund),主要依賴電腦程式來打敗大盤,如今不僅美國,連日本、歐洲都損失慘重,這類基金過去吸引許多有錢大戶與法人機構投資,每日最大的交易量曾經高達證券市場的一半。

(時報資訊謝錦芳/台北報導2007/08/20 09:00:00)
http://tw.money.yahoo.com/money_news//070820/213/3r1za.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金鳥 ( 財經 )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