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別讓基金獲利被偷吃了!
國內三月份才熱熱鬧鬧舉辦過好幾項基金獎,整體來說是人人有獎、皆大歡喜;但獎項頒完不到三個月,許多得獎基金或是績效傲人的基金,卻紛紛傳出更換基金經理人的消息。如果是依照之前得獎名單申購基金的投資人,目前面臨 「和尚跑了,廟還在」的尷尬局面,似乎有點進退二難。
建議投資人如果買到上述基金,先別急著贖回,因為一進一出,肯定會被扣掉許多費用,萬一基金淨值此時為負數,等於是雙重損失。建議不妨以三個月為期,觀察新的團隊成績如何。要是績效不錯,這檔基金就可以繼續留著;萬一表現在同類基金中敬陪末座,就要毫不猶豫的贖回,以免績效越來越差。
頻頻換股 暗藏玄機
比起頻頻更換基金經理人,有些基金更換持股的比率更高。尤其是大型金控,旗下有券商、有銀行、有投信,無論投資人申購、贖回或扣款所有利潤,金控全數賺到,肥水一點也不會落入外人田裡。
舉例來說:某金控旗下的投信募集一檔新基金,假設成功募集100億,以1%經理費計算,投信就賺到1億;接著投資人在金控旗下的銀行扣款,金控又賺進1~3%的手續費;之後基金經理人買進或賣出股票,也都在金控旗下的券商進行交易,個股更換得越頻繁,金控就獲利越多。總之,金控每年預定獲利是一定要先達到的,至於投資人是賺是賠,則是其次考量。
所以,當投資人所持有的基金,換股動作過於頻繁時,就要仔細分析一下。有些經理人會以換股操作,可提高績效來搪塞,其實這些都可由事後績效驗證經理人所言是否屬實。
成本與獲利 讓數字說話
去年到12月時,台股報酬率超過九成的14檔台股基金,基金經理人無論買進或賣出,頻率都相對較低。雖然周轉率的高低,不見得和績效直接劃上等號;但周轉率高的基金,至少投資成本會增加。
下表為2009年年報酬率逾9成的台股基金(共14檔),無論買進或賣出,周轉率多在40%以下。
表:2009年報酬率逾9成之台股基金
基金名稱 | 2009年報酬率 | 10月買進周轉率 | 10月賣出周轉率 |
日盛小而美 | 104.21 | 37.03 | 16.74 |
統一中小 | 102.53 | 35.19 | 25.67 |
金鼎大利 | 98.97 | 39.37 | 37.97 |
德信數位時代 | 98.20 | 11.92 | 5.73 |
群益店頭市場 | 97.56 | 21.63 | 14.50 |
富邦高成長 | 96.00 | 28.95 | 40.14 |
第一金店頭市場 | 93.29 | 22.01 | 14.76 |
國泰小龍 | 92.39 | 3.43 | 2.92 |
富邦台灣心 | 92.27 | 22.77 | 20.41 |
第一富蘭克林第一富 | 90.95 | 7.59 | 5.50 |
台新主流 | 90.87 | 35.12 | 36.01 |
金鼎概念型 | 90.73 | 39.87 | 41.02 |
寶來台灣ETF傘型之台商收成 | 90.24 | 0 | 0 |
國泰中小成長 | 90.22 | 5.81 | 2.32 |
資料來源:LIPPER | 統計時間至:2009/12/10 |
投資人在追逐資本利得時,往往忽略投資成本。主要原因在於投資人普遍對報酬要求過高,所以不覺得整體5%手續費或經理費用昂貴;但對一位年報酬率只要求5~10%的投資人而言,5%的成本,就有點太超過了。
建議投資人,挑基金除了比績效,也一定要計較投資成本。定時定額扣基金,使用網路銀行扣款的成本就比臨櫃便宜、投資台股ETF也比申購國內基金成本低廉、國內投信發行的海外基金又比直接申購境外基金划算,投資前如果多比較,就可以節省成本,相對獲利空間就會增加。
http://tw.money.yahoo.com/special_article/adbf/d_a_100528_42_21o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