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10月經濟數據上周剛剛“出爐”,CPI漲幅出現明顯回落。正當公眾為今年一直以來的通脹壓力稍有緩解而略感欣慰之時,能源產品近期卻屢屢上演各種“荒”的鬧劇。

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的迅速發展,對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大。但供需矛盾似乎僅是能源產品不“漲”就“荒”的一個外在表象,中國人民銀行下屬的機關報《金融時報》對此分析稱,在近年來煤價已基本市場化并快速上漲的情況下,電、油、氣的價格還依然受到政府的嚴格管制。

油荒、氣荒、電荒的輪番上演,反映在價格問題上是一個難以解開的死結,并進一步凸顯出資源產品價格形成機制的缺陷與相關改革的滯后。

三荒:解不開的價格死結

“油荒”年年鬧,但今年卻來得更早一些。此前媒體報導,國慶節后,湖南、河北、安徽、江浙、湖北等多地民營加油站即開始出現汽、柴油等成品油斷供。10月9日,國家發改委宣布下調汽、柴油零售價格之后,油荒隨即而起,并在全國蔓延。全國各主要城市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柴油荒,有部分地區甚至持續月余,農產品運輸受到較大影響。

有調查稱,在全國9.6萬家加油站中,民營加油站約4.4萬家,目前有上萬家民營加油站出現柴油斷供現象。而據了解,自今年10月至今,國際原油均價變化率已逐步達到3%以上,一旦變化率達到4%,成品油上調窗口必然開啟。有分析稱,到本月下旬成品油 “漲價窗口”打開的可能性很大。

事實上,電價和天然氣也同樣存在不“漲”就“荒”的局面。雖然當前電荒與電力需求快速增長和一直存在的電力結構性矛盾有一定關係,但根據中電聯的統計資料,2003年以來,秦皇島5500大卡煤炭累計上漲超過150%,而銷售電價漲幅僅為32%,價格傳導途徑嚴重不暢。即使今年4月和6月國家上調了部分省份上網電價,火電企業虧損情況也沒有好轉。

電監會近期發布的《全國電力供需及電煤供應檢測預警信息》顯示,截至10月下旬,全國日缺煤停機容量最大達到近1600萬千瓦,云南、貴州、四川、湖南、重慶等省市發電企業電煤庫存平均可用天數已下降至警戒線7天以下。業內人士據此認為,隨著電荒的臨近,電價又將上調可能性正在加大。

在天然氣領域,近年來我國天然氣供應量雖持續增長,然在全球氣候變化和發展低碳經濟的壓力下,天然氣消費量獲得了爆發式增長。據了解,2010年我國人均天然氣消費量88立方米,是2005年2.4倍。2011年上半年天然氣消費達到了631億立方米,同比增長21%。伴隨著需求的擴大,“氣荒”也隨之而至。

據調查,目前我國成品油批發企業共有2519家,其中兩大石油企業1657家,占65.8%,其他國有企業279家,占11.1%,民營企業572家,占22.7%。顯然,國企特別是兩大油企占據市場主要份額。而在上游和中游,兩大巨頭更是掌握著絕對主導權。

對此,石油業商會曾公開表示,由於市場主體單一,加之兩大油企以計劃經濟模式維持市場運行,從原油進廠到成品油配送銷售都是按照計劃在系統內運營,生產與市場脫節,計劃跟不上市場變化,從而造成油荒。

而今年部分地區“電荒”從季節性缺電演變成全年缺電,從南方電荒蔓延到全國大部分地區,業內分析認為,其真正的罪魁禍首在於電廠“煤荒”。但電廠“煤荒”不等於市場“煤荒”。

新華網援引媒體的報導分析,電荒問題一再加劇的根源主要是市場煤與計劃電,現在國內煤炭價格高位運行,而電價不能隨著煤炭價格的上漲而上調,并且未來矛盾有可能會更加激烈。中投顧問能源行業研究員宛學智指出,發電企業的利潤空間不斷縮小甚至虧損,這使得發電企業的發電積極性不高,由此導致了電荒。(新華網)

(肖龍 編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010-58022299轉235

http://news.cnyes.com/Content/20111119/KE0ESMEKI9GT2.s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金鳥 ( 財經 )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