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走勢總是有其周期,由絕望、不相信,到過度樂觀,最後展開另一個循環。對投資人來說,很重要的一件事,是搞清楚當前所處的階段,並據此進行投資。

據《金融時報》報導,現階段股市有許多泡沫跡象,不少人都認為,屢創新高的股市已經來到過於樂觀的階段。不過,高盛歐洲策略師 Peter Oppenheimer 不這麼想。

Oppenheimer 用 4 階段來看待股市的周期,由絕望、希望、成長,到最後的樂觀。自 1973 年以來,典型的情況是,「希望」的階段會持續 10 個月左右,由預期的利潤到來,推升市值的增加。

「成長」階段可以帶來超過 3 年的利潤,而這些利潤的價值,也就是本益比下滑,股價慢速成長。當達到「樂觀」階段,市價會快速上揚,利潤明顯跟不上股價水準,慢慢絕望的情緒也開始醞釀。

這些周期有不同的說法,但要緊的是,如何觀察及使用這些模式。當前來看,2008-09 年,市場處在「希望」階段。不過,Oppenheimer 認為,由於歐債危機,在 2010-11 年,市場又回到「絕望」時期,也就是說,歐元區今年漲 5 分之 1 的走勢,可被看成來到「希望」階段,因此,可以預計緩慢但持續加速的股市。

但應用到美股,股市的模式就顯得大不相同,它的「成長」階段因歐債危機而出現修正,但基本的模式未變。在最後的「樂觀」階段,高盛認為,典型的回報是 14 個月上揚 27% 左右-在過去的 12 個月,S&P 500 揚升了 30%,本益比提高了 23%。

熊市主張者會把這些,視為市場已經過度樂觀的證據。牛市擁護者必須期待全球的經濟成長,能夠推升銷售,以讓「成長」階段走得更遠。不過,這些所謂的周期,很少會走得類似,因此,如何判斷走勢,從來就不是件容易的事。

http://news.cnyes.com/Content/20131126/KHBIZ5QFK0AYW.shtml

 

arrow
arrow

    金鳥 ( 財經 )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