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時,常作病想,可以保生;富時,常作貧想,可以守家;少時,常作老想,可以力學;活時,常作死想,可以近道。
◎有德即有福,無瞋即無禍;心寬壽自延,量大智自裕。
◎慈悲沒有敵人,智慧不起煩惱,布施的人有福,行善的人快樂,時時心有法喜,念念不離禪悅。
◎菩提心就是大智慧、大慈悲、大願力所結合的心。
◎信佛必須學佛,學佛必須效法菩薩精神。菩薩心中沒有自我成就的企圖,只有成全眾生的悲願。
◎慈悲是由本性生出來的,而愛是由感情發出來的。
◎學佛是心靈的淨化,學佛是生命的解脫,學佛是福慧的圓滿。
◎開悟後所獲得的東西,便是放下一切,包容一切。能夠放下是智慧,能夠包容是慈悲。
◎往好處想的人,快樂滿懷;往悲觀看的人,痛苦不已。
◎用慈悲來處理他人的事;用智慧來處理自己的事。
◎所謂「放下」,並不是沒有自己,而是指沒有對抗心,沒有捨不得之心。
◎佛法的價值觀,就是肯定世間是因緣無常,人類應互助互容,任何的行動都必須指向內心的寂靜,及貪瞋痴的止息。
◎我們的權利及自我中心可以「放下」,但是責任和義務一定要「提起」。
◎看破是大學問,放下乃是功夫,能徹底的看破放下,成佛可期。
◎用慈悲心來關懷他人,乃至遍及於一切眾生;用智慧心來觀照自我,乃至微細的每個念頭。
◎自求解脫是慧業,助他解脫是福業,福慧雙修是菩薩道。
◎成佛道的要件是「柔軟心」。柔軟心就是無恨心、慈悲心、吃虧的心、處處忍耐的心、知足的心、不執著的心。
◎修行重點是:改革你的內在世界,使你的內在變得更柔軟、更謙卑、更有智慧。
◎修行是要使我們斷除情欲,而不是要使我們變成一個無情的人。
◎生死解脫,不是今生不死,不是未來永生,是未來生死苦迫的不再起,於今生的苦迫中得自在。
◎佛法的入門是:「看得破、放得下。」從哪裡下手?「布施」。
◎布施是放下,這是修功德;忍辱是成就功德,功德就不會喪失。
◎佛法是從一般戀世的自私人生,引向出世的無我人生。
◎你的心念佛時,就是向著極樂世界;心想財色名食睡,就是朝地獄鑽。
- Sep 14 Thu 2006 17:04
正覺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