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金大戲落幕,「第二輪」修正啟動

( 2009/11/06 15:33 阮慕驊 )

繼澳洲升息一碼後,挪威也在上週成為歐洲首個升息的國家,隨著今年全球股市的大幅反彈,金融流動性已恢復正常。但為挽救金融風暴,全球各國積極降息至歷史新低,所造成的史無前例的寬鬆貨幣環境,如今已逐漸出現後遺症:通貨膨脹的溫床。

即使全球經濟的復原力道尚不足使得此一溫床滋生大量的病毒,但再寬鬆的貨幣也終有告終之時。從澳洲和挪威的升息動作,我們可知告終之日即在眼前,今年以來,全球股市所上演的資金大戲已告落幕,未來,將由「升息」擔任第二輪修正波的啟動關鍵。

通膨回溫全球警戒

檢索近來新聞可查覺通膨溫床的跡象,包括:

1.香港的公寓價格已經回升到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以來的最高水平,今年以來漲幅已高達28%。需特別留意的是,香港房地產價格的上漲其實與香港的經濟現狀(也就是失業率偏高以及居民收入下降的情況)無關,而是由低利率和現金充裕的中國大陸投資者推動的。麥格理(Macquarie)預計,在高端房地產交易中,大陸投資者參與的交易可能佔40%。

低成本的融資也刺激著購房者。香港釘住美元的匯率政策,意味著香港的利率實際上是由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ederal Reserve, 簡稱Fed)所制定。為了維護聯繫匯率,香港金管局(Hong Kong Monetary Authority)向當地銀行系統投放了大量的流動性,月底銀行間資金結餘大約為2007年和2008年多數時候的50倍。

2.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報導,中國招商銀行(China Merchants Bank)董事長秦曉警告稱,中國需要採取緊急措施收緊貨幣政策,以防止刺激性舉措帶來股市和資產泡沫。他在文章中表示,貨幣政策不能忽視資產價格變動,因此中國急需從寬鬆貨幣政策立場轉變為中性政策立場。他表示,政府不應擔心經濟溫和回落。

3.印度央行宣布維持基準利率不變,但下令銀行必須保留現金,增加購買政府公債,顯示亞洲第三大經濟體已踏出緊縮貨幣政策的第一步。印度央行一如外界預期,把附買回利率和附賣回利率分別維持在4.75%與3.25%不變,全年經濟成長目標也保持在6%以上。但出乎意料的是,央行同時宣布將法定流動比率(Statutory Liquidity Ratio)由24%調高到25%,並把印度通膨預估值由初估的5%上修到6.5%。

提高法定流動比率有助於收回金融體系的游資,由此可知,印度央行並不樂見流動性氾濫,因為這可能增加通膨壓力與傷害經濟復甦嫩芽。

4.全球央行近來紛紛提高警戒,採取遏止通膨和資產價格竄升的措施。澳洲央行三周前宣布升息,原因之一就是房地產價格飆漲。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也在檢討,近期資產價格上揚和信用利差縮小是否合乎常理,因為官員擔憂超低利率可能吹出市場泡沫。

5.面對不動產價格升高,從南韓到新加坡的亞洲國家決策官員,紛紛開始壓制房價,以免重蹈美國房貸泡沫覆轍。

6.新加坡私人住宅開發商今年1到7月賣出1萬個住宅單位,高於去年全年的4,300個;南韓8月銀行對家庭放款連續七個月成長,房價也大幅攀升,新加坡政府上月禁止部分住宅計畫的只繳息貸款。此外,香港政府上周限制港幣2,000萬元以上的住宅,抵押貸款不得超過房價60%;南韓金融當局月初也宣布,加強管理非銀行金融公司的放款。

7.挪威經濟已恢復成長,挪威央行宣布升息1碼,成為歐洲第一個撤回貨幣支援政策的國家,同時也是繼以色列、澳洲之後,全球第三個宣布升息的國家。

8.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擔心國內房價炒過頭,邀集台銀、土銀、合作金庫三大房貸龍頭銀行董事長會商,他要求銀行業不要貸款給房市投資客、不要再壓低利率搶貸款;辦理豪宅貸款不要只看擔保品的價值,還要嚴格審核貸款人條件,以免高房價成為全民夢魘。

資金市場啟動「第二輪」修正

非常明顯地,全球緊縮資金的序幕已揭開,再過幾個月,我們將看到美國聯準會帶動全球正式新一輪升息的開始,這也注定資金行情落幕,通膨和預期升息的心理和實質層面的衝擊,將於未來數月影響全球資本市場。

最明顯的現象,將是美元重新回歸主流貨幣,產生一波熊市的反彈,連帶使得新興市場資金外流。包括近日來外資接連在台股賣超動輒百億元、台幣回貶至32.5元兌1美元,都說明了這種現象。

不過,資金緊縮並不會使得資本市場出現去年崩盤式的下跌,主因有二:

1.原物料行情的漲升不致超乎預期,除非美元失控,但這種機率極低。

2.全球景氣漸次好轉,新一輪的景氣向上循環於2011年啟動機會極大。

未來全球資本市場可能進入金融風暴以來的第二輪修正,由於第一輪修正的幅度已達滿足,第二輪將是時間波的修正,通常需要兩到三季時間。

在這段時間中,最佳策略是保有較大部位的現金或是定時定額策略,以期待新的景氣推升行情,畢竟以目前全球股市的位置對照企業獲利與未來一年的成長機會,現階段股價已相對偏高。惟有期待企業實質獲利與成長預期的機會出現,或是股價相對回跌至較低水位,才會吸引長期買盤重新駐場。


http://tw.money.yahoo.com/column_article/adbf/d_a_091106_59_1r4ht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金鳥 ( 財經 )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