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的姐姐在對岸工作,最近回台休假,返回大陸的當天,一家人聚在一起吃個飯。用完餐之後,妹妹開車送姐姐去搭機場線巴士,途中姐姐想要買一本雜誌在機上打發時間,妹妹問:機場不是也有賣嗎?但姐姐嫌機場賣的雜誌比較貴。於是妹妹只好開車在路上尋找超商,之後雖然買到了比較便宜的雜誌,但卻錯過了巴士發車時間,等到達機場時,原本預定搭乘的班機已經起飛。由於姐姐拿的是公司出的團體票,既不能退票也不能更換班機,只得重新購買機票,就為了省10塊錢,卻多花了1萬多元的機票錢,真是因小失大。

朋友轉述這個故事,讓我想起在投資市場上,投資人也經常出現因小失大的事件。
「要5毛給1塊」的投資術
我的營業員曾經告訴我,她有很多客戶,在買賣股票時,經常會陷入5毛1塊的價差迷思。
例如一位王媽媽,每次想要買股票時,總是以成交價減5毛的價位掛單;當要賣出股票時,則是以成交價加五毛的價位賣出。
有一次,就是因為5毛的價差,沒有買到一檔飆股,結果該檔股票在短短的一個月內,狂飆了30%。
假設王媽媽買的是一檔50元價位的股票,賺30%出場,等於獲利15元,就因為想省區區的5毛而沒有買到,可以算是因小失大吧!
這個故事給我很大的啟示,之後只要買賣股票,也會以加5毛與減5毛的方式進行,只不過做法與王媽媽正好相反。當我決定買哪一檔股票時,會以成交價加5毛的方式掛單;想要賣出手中持股時,則是以成交價減5毛的價位賣出。
這種做法有二個優點: 第一:爭取到優先搓合的順序,買到或賣掉的機會比較大。 第二:掛高價位或低價位可以優先成交,但不一定會買得比較貴或賣得比較便宜。根據我的實際經驗,多次買股票以高出成交價5毛的價格掛單;結果不但很快成交,而且買到的價格,是成交價而不是我所出的較高價格。
看你賺到的 不要看你沒賺到的
除了買賣股票,許多房東也陷入這種因小失大的情節中。我居住的社區,是屬於封閉型的社區,社區內唯一的一家超商,對住戶很重要。但由於社區內住戶有限,再加上平常也做不到外來客的生意,超商的業績應該是打平或小賺,想要大賺的機會不大。
也不知房東是怎麼想的,今年初告訴超商,店面到期後,房租要由原本的每月6萬,調漲到每月9萬(漲幅50%)。這家超商算一下不合成本,於是選擇退租。之後,這個店面閒置了3個月,一直到最近才由另一家超商承租下來,我不知道最後租金是多少?估計9萬元是不可能(如果有利潤第一家超商也就不用退租了),假設還是以原價6萬出租,這位房東今年至少損失了三個月18萬元的租金收入。
買基金看前景 手續費附帶考量
許多新基金在募集時,基金公司為了促銷,在手續費上多少都會打個折,有些甚至祭出終身免手續費的好康。
如果經過評估,認為該檔基金前景看好,再加上免手續費,可以降低成本,當然是最為理想。萬一只是因免手續費而投資該檔基金,就顯得有些本末導致。
在投資上如果經常見樹不見林或因小失大,投資失利的風險,一定也會隨之升高,投資人不可不慎!
http://tw.money.yahoo.com/special_article/adbf/d_a_100903_42_27a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