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生涯不是夢》應該也是談技術分析的書籍,但因為作者Alexander elder有著心理醫生的背景,其見解就能跳脫一般技術分析的巢柩,而賦予新的解釋。同樣是談形態,同樣是說指標,他卻能夠把人性滲透進去。
  
  其實,我一直認為,無論是價格形態還是指標走向及形態,都是在刻畫人性。技術分析的最高境界,其實是能在個中體察出人性。
  
  我有一種很有趣的經驗,晚上複盤的時候,對著走勢圖,常常呆看許久。那種呆的時候,其實也不知道自己在看什麼,但看完後就覺得心裏有底了。那圖中為什麼升,為什麼降,為什麼停頓,仿佛與我的心有一種溝通。我能體會到參與其中的人是什麼樣的心態,他為什麼要這樣做,以及隨後會怎樣做。這大概就是人性都是互通的,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吧。
  
  《操作生涯不是夢》中精彩的地方:
  
  其一是作者把失敗交易者的心態和酗酒者的心態做了類比,自有他很獨特的見解。隨後他提出失敗交易者可以學習酗酒者如何戒酒那樣,來使自己早日步出失敗的泥沼。其中的關鍵是首先要承認自己是個失敗者,然後是相信自己最終通過努力能夠成功。
  
  其二是作者重點介紹的三重濾網(TRIPLE SCREEN)交易系統。我個人認為這是個極好的系統,十分適合個人投資者使用,因為它可以過濾我們平時很難避開的風險。
  
  什麼叫“逢低做多”,什麼叫“逢高沽空”,可以參考“三重濾網”的方法。舉個例子,所謂“逢低做多”——只指在上升趨勢裏和由上升趨勢主導的震盪市里的逢低買進——我們可以這麼操作:
  
  假設我們主要交易的是日線結構,那麼我們先應該在周線中尋找趨勢,當10周平均線上行時就是我們定義的“在上升趨勢裏和由上升趨勢主導……”,這是先決條件。隨後我們等待日線的回調,當日線的KD值低於30時,就是我們說的“低”。最後,我們看小時圖,當60分鐘圖表的KD低位元金叉向上和5線金叉10線上行的時候,我們買進做多。“逢高沽空”可以反推。
  
  其三在資金管理上,Alexander elder提出了“2%法則”。這個說法不是由作者首先提出來的,但是作者卻把它法則化了,使之成為了一種資金管理的原則。這對交易者保持“活著”狀態非常有用。而只有活著,才能成長,才能壯大,才能獲取卓越的利潤。
  
  讀書筆記:成為成功交易者的步驟或條件是什麼呢?
  
  (1)對自己充滿信心。預備長期交易,而不是短期暴利,即便經歷挫折多多,也不言退縮。
  
  (2)系統學習各種交易知識和技能。
  
  (3)根據(2)形成自己的行情分析方法。模式為:如果A發生,則可能發生B,以及B發生的概率大小。
  
  (4)根據(3)擬定一套屬於自己的資金管理方式,主次原則依次為:①生存;②成長;③致富。
  
  (5)不必急於入場,先學會放棄。因為市場永遠也不會跑掉。
  
  (6)克服人性,戰勝自我。
工具箱  


【 • 發佈:於瑤  2006-02-13 17:45 】  
  三重濾網交易系統
  
  這樣愉悅的談話場景,我每年總能經歷數次:在不同的場合,我會遇到一些交易者,他們在閱讀了我的書籍或參加了交易訓練營之後,就開始了自己的交易生涯。他們認為三重濾網交易系統是頂尖的系統,由此獲得的成功感受常伴左右。
  
  我很早就留意到在交談中,這些交易者會略有歉意地告訴我,他們採用了我的三重濾網理論,不過並沒有完全遵循我的指導。而是把我教的三重濾網交易系統做了一些改動:修改一個指標,再度添加一重濾網,替換了某種工具等等。
  
  當我聽到他們的做法時,就明白這些人是市場的贏家。首先我會講,成功主要取決於他們自己的努力。我教授給他們的內容與同一訓練營裏的數十位同學是一樣的,別無二致。市場贏家有能力提取自己需要的內容,並用它取得成功。
  
  其次,在看待他們改動我的交易系統,並向我道歉的事情時,我認為他們的做法是贏傢俱有的勝利態度的體現。要想從一個交易系統中受益,必須測試相關參數,作出優化調整,直至這個系統符合自己的心智才情。即使這個系統是由別人發明的,也應如此。
  
  要想在市場上獲勝,需要執行紀律,而執行紀律的效果,則取決於對系統的信心。只有你運用自己的資料來測試系統,並且將它調整成適合自己交易的風格時,你才會對這個交易系統懷有足夠的信心。
  
  上世紀80年代中期,我發明了三重濾網交易系統,並且在1986的期貨雜誌上將它公諸於眾。後來我在《交易生涯不是夢》和幾張影音資料中對三重濾網系統作了改進,在這裏我們做下回顧,並將關注的焦點放在近來的系統改動上。
  
  那麼究竟什麼是交易系統?方法,系統和技巧之間又存在著哪些差異?
  
  方法是一種概括的交易的哲學。比如,順勢交易,趨勢向上時買入,頂部形成,趨勢向下時賣出。或者在市場價值被低估時買入,在價格接近歷史支撐區時買入,到達阻力區時賣出。
  
  系統是為執行方法而建立的一套規則。比如順勢交易,交易者會在周均線向上時建立多頭倉位,並在日圖均線彎頭向下時賣出(緩進快出)。或者,當周圖的MACD柱狀線上升時買入,下降時賣出。
  
  技巧是進場和出場時採用的明確具體的規則。比如,當系統發出買入信號時,技巧能明確地提示交易者在價格超越前一日高點,或者價格當日創下新低卻在高點附近收盤時,建立多頭倉位。
  
  三重濾網理論是對市場進行多週期分析,並同時運用趨勢指標和振盪指標作為研判工具。在長期圖表上用趨勢指標進行分析,做出戰略決策,確定多空方向。並在短期圖表上採用振盪指標,做出戰術決定,確定進場點和出場點。最初的方法沒有變動,不過系統——所採用的指標——則隨著年月的增長而有所演進。技巧亦是。
  
  三重濾網理論採用三重過濾或測試的方法對每筆可能的交易進行了檢驗。每重濾網都採用了不同的週期和指標。這些濾網淘汰了許多乍看之下誘惑人心的交易。三重濾網採用明察審慎的態度來對待交易。
  
  指標的衝突
  
  在鑒別趨勢和反轉時,技術指標比價格形態更為客觀。需要留意的是,指標參數的變動會影響指標發出的交易信號,交易者需要仔細調整指標參數,直至它適合你的風格。
  
  指標可分為三大類:
  
  趨勢指標:此類指標有助於鑒別趨勢,包括移動平均線,MACD以及其他指標。這些指標的特點是市況向上時,指標也向上,市況向下時,指標也向下。市場是盤整態勢時,指標也隨著走平。
  
  振盪指標:此類指標通過鑒別超買超賣狀態,以求捕捉趨勢的反轉點。包括包絡線(Envelops)或通道,強力指數(Force Index),KD,艾達透視指標(Elder-ray)及其他指標。這些指標通過鑒別市況漲跌過頭的情況來提示趨勢的反轉。
  
  第三類指標有助於辨識大眾的市場情緒。包括好友指數(Bullish Consensus),交易員持倉報告(Commitment of Traders),新高新低指數(New High-New Low Index),以及其他反映市場牛熊心理整體水準的指標。
  
  不同類型的指標經常發出相互矛盾的信號。趨勢指標向上,提示應當入市做多,而同時振盪指標卻已處於超買狀態,提示做空。趨勢指標向下,提示應當入市做空,而振盪指標卻處於超賣狀態,提示做多。
  
  這種情形下,交易員容易掉進為“希望”所誘導的陷阱,他會選擇那個順從他主觀心意的指標所發出的信號。交易者需要建立起一個系統,能夠對各類指標進行綜合考慮,並能處理不同類型的指標之間發生的矛盾。
  
  週期的衝突
  
  指標可以提示我們,同一時間的一隻股票既處在上升趨勢,也處在下降趨勢裏。原因何在?周圖上均線上升,發出買入信號,然而在日圖上,均線卻是下降的,發出賣出信號。同樣,小時圖均線上升,提示做多,而10分鐘圖均線卻下降,提示做空。我們應當如何處理這些矛盾的信號呢?
  
  業餘水準的交易者會選擇最明顯的信號,並僅僅盯著一個單一週期,通常是日圖,運用指標分析並忽略其他的週期。這種做法只在周圖產生上升的主趨勢時才會有效,否則小時圖上發生的劇烈變動會讓他們的交易變得一團糟。交易者不應當忽略不同周期間的關係。
  
  有些人用日線做交易賠了錢,他們經常一廂情願地認為,如果加快交易頻率並且採用即時資料,交易會有所起色。實際上,如果用日線圖不能賺錢,那麼即時資料只會讓交易者賠得更慘。螢幕上紛紜變動的資料讓這些輸家陷入了迷亂狀態。
  
  也有更頑固的人採取了極端作法,跑到交易所裏租了一個席位,採用場內更為快速的資料來交易。很快,清算所的保證金監察人員就會注意到,這個新面孔的資產發生縮水,並達到風險警示水準。於是工作人員進場通知這個不幸的人,輸家起身離場,從此銷聲匿跡——他,出局了。
  
  發生上述的問題,原因不是資料傳輸太過遲緩,而是他的決策過程混亂無序,沒有章法。解決週期衝突的問題,交易者不應當進一步貼近市場去考查那些繁枝縟節,而是後撤——用大視野來把握大勢。首先作出戰略決策,確定多空方向,然後再貼近市場,去尋找入場點和出場點。這就是三重濾網交易系統要探討的全部內容。
  
  那麼如何界定長短週期呢?三重濾網理論避開了僵化的定義,將重心放在不同周期間的關係上,從而巧妙地解決了這個問題。首先,你要選取你最喜歡的交易週期,它被稱為“中間週期”,如果你喜歡日線交易,那麼你的中間週期就是日圖,如果你是一名日內交易者,喜歡採用五分鐘圖,那麼中間週期就是五分鐘圖。餘者依次類推。
  
  按照三重濾網理論的定義,將中間週期乘以五倍,即可得出長週期(參見“時間——五的因素”,第87頁)。若你的中間週期是日圖,則長週期是周圖。中間週期是五分鐘圖,則長週期是半小時圖,餘者類推。選擇你中意的交易週期,把它定義為中間週期,旋即將它放大,形成上一級別的長週期。在長週期圖表上制定戰略決策,再返回至中間週期來尋找入場點和出場點。
  
  三重濾網理論的核心原則就是開始分析時,首先後撤一步,採用大視角考察長期圖表,以制定戰略決策,確定多空方向。然後再貼近市場,作出戰術決策以尋找入場點和出場點。
  
  三重濾網的原則
  
  三重濾網解決了指標和交易週期存在的相互衝突的矛盾。
  
  首先在長期圖表上採用趨勢指標做出戰略決策。——這是第一重濾網。然後在中間圖表上運用振盪指標來確定入場點和出場點。——這是第二重濾網。三重濾網理論提供了數種方法來設置多空交易單。——這是第三重濾網,我們可以採用中間圖表或短期圖表來安排交易單。
  
  首先選取你最喜歡的交易週期,把這個合乎心意的週期定義為中間週期。然後把這個週期的長度乘以五倍,得到長週期。在這個長週期上採用趨勢指標,制定戰略決策,確定做多,做空或是觀望。觀望也是合理的做法。如果長期圖表看多或看空,則返回到中期圖表,用振盪指標來尋找順應著長期趨勢方向的入場點和出場點。在切換至短期圖表之前,設置好停損和獲利目標位元,如果可能,精確地調整好入場點和出場點。
  
  第一重濾網
  
  選擇你最喜歡的交易週期,並將它定義為中間週期。再把它的長度乘以五倍,得出長週期。如果你選擇日線作為中間週期,則立刻將注意力移至周線,即在你的長期圖表上進行分析。在這個決策過程裏,不允許再看日圖,因為這會影響你對周圖的分析。
  
  如果日內交易者把十分鐘圖做為中間週期,則須將注意力立即移至小時圖。小時圖與十分鐘圖的五倍,即五十分鐘圖略有差異,不過無礙大局,畢竟交易只是一門技藝而不是精確的科學。
  
  如果你是長線交易者,你可以選擇周線作為中間圖表,並把月線作為長週期。在月線上採用趨勢指標進行分析,並制定出戰略決策以確定做多,做空或是觀望。
  
  最早的三重濾網理論採用周圖的MACD柱線的坡度作為趨勢指標。它非常敏感並發出許多買賣信號。而現在我更喜歡採用周線上的指數加權移動平均線作為我長期圖表上的主要趨勢指標。
  
  當周圖上的指數加權均線上升時,則表明是上升趨勢,應當做多或觀望。當它下降時,則表明是下降趨勢,應當做空或觀望。我採用26周均線,原因是它代表了半年來市場大眾的交易活動。交易者可以測試均線的參數並尋找到適應特定市場的優化均線。其他指標亦如此。
  
  我在周圖上繼續運用MACD柱線,當指數加權均線與MACD柱線協調一致,彼此呼應時,則表明確立了動力十足的趨勢,鼓勵交易者投入較重倉位。而周圖上MACD柱線與價格發生的背離,則是技術分析中最強烈的信號,甚至超過了指數加權均線的提示。
  
  第二重濾網
  
  返回到中間圖表,並且採用振盪指標來尋找順應長期趨勢方向的交易機會。當周線趨勢看漲時,等待日線振盪指標回落並發出買入信號。在回調時買進,比在浪頂買入要安全。周線看漲,而日線振盪指標看跌時,也可以把先前的多單平倉,獲利出局,不過,交易者不能在此位置建立空頭倉位。
  
  當周線看跌時,等待日線震盪指標上漲並發出做空信號。在反彈時做空,要比創新低時跟進做空安全。當日線上的振盪指標發出買入信號時,可以把空單平掉,獲利出局,不過不應當在此建立多頭頭寸。振盪指標的選擇,取決於你的交易風格。
  
  保守的交易者會選擇一個相對慢速的振盪指標,例如日線上的MACD柱線或KD,以用於第二重濾網的分析。當周圖看漲時,等待MACD柱線回落至零軸之下,並再度彎頭向上時,或者等KD回落至超賣區發出買入信號時尋找作多機會。
  
  熊市則反之。當周圖的趨勢指標表明趨勢向下,則日圖的零軸之上MACD柱線掉頭向下,或者KD上漲至超賣線並且發出作空信號時尋找做空機會。
  
  在主要趨勢的早期階段,慢速振盪指標效果頗佳,此階段價格運行較為遲緩。而在趨勢的加速期,價格拉回修正的幅度較淺,要想跳上快速運動的趨勢,交易者需採用快速的振盪指標。
  
  積極的交易者可採用強力指數(Force Index)的雙日加權指數均線(參數可長一些,依據對市場的研究,得出最優化的均線參數)。周圖趨勢向上,日圖上的強力指數回落至零軸之下,則出現買入機會。熊市則反之。周圖趨勢向下,強力指數的兩日加權指數均線回升至零軸之上,則出現賣出機會。
  
  其他指標也可應用於三重濾網,第一重濾網可採用趨向系統(Directional System)或趨勢線。第二重濾網可採用MTM,RSI,艾達透視指標(Elder-ray Index)等。在第二重濾網階段,設立盈利和止損目標,並在衡量風險與潛在的收益之後,作出是否交易的決定。
  
  設立止損。止損是安全網,它會截斷糟糕的交易招致的損失。交易必須設止損,以防止一筆或一連串的不利交易帶來的損失毀掉帳戶。要想成為贏家,這是必經的步驟,然而許多人卻不設止損,認為那樣做會兩面挨打。如果不設止損,原來的虧損單最終會獲利。設止損會讓他們很快遇到麻煩,因為無論如何設止損,市場一定會打掉他們的止損單。
  
  首先要在市場不易打掉的位置設損,將停損指令放在市場噪音區間的週邊(參見安全區域,第173頁)。
  
  其次,偶爾發生的兩面挨打,是為保證長期安全應當付出的代價。即使你的分析能力卓然出眾,也應設止損操作。只用一種方式移動止損,那就是順著交易盈利的方向。當市場朝你有利的方向運動時,將先前的停損單調整成持平止損。在有利趨勢前進的時候,一路調整止損以保護你的帳面利潤。專業交易者永不讓盈利變成止損。
  
  一筆損失不能讓你的總資產損失超過2%(參見第7章,資金管理公式),如果三重濾網發出交易信號,經過權衡,認為這筆交易採用合理的止損,可能損失2%資產的風險,那麼就放棄這筆交易。
  
  設立盈利目標。設立盈利目標時要靈活,這取決於你的目的和資金情況。如果你的資金充裕,並且是長線交易者,則在牛市的開始階段建立一個較大的頭寸,在周線趨勢看漲的前提下,在日圖出現買入機會時連續建倉。在周圖指數加權平均線走平時獲利出局。熊市反之。
  
  另一種做法就是當價格觸及通道的軌道時獲利平倉,做多,則在價格抵達通道上軌時獲利平倉,並在價格再度拉回至日均線時做多。做空,則在價格回落至通道下軌平倉,並在價格再度反彈至均線時做空。
  
  短線交易者會採用強力指數(Force Index)的兩日指數加權均線作為出場依據。上升趨勢中,在強力指標均線呈負值時做多,在轉為正值時平倉。如果在下降趨勢裏做空,那麼在強力指數的兩日均線呈正值時做空,並在轉為負值時平倉。
  
  新手做交易的方式就象買彩票一樣——買完彩票後,就呆坐在電視前看他是否中彩。而專業水準的交易者不僅考慮進場,也會認真地考慮出場問題,其中花費的精力,與進場相比毫不遜色。
  
  第三重濾網
  
  第三重濾網用於制定精確的入場點,即時傳導的資料對機智的交易者有益,不過有可能傷害那些做日內交易的缺乏經驗的新手。若不能獲取即時資料,交易者可採用日間突破和拉回修正的方法入市。
  
  當前兩重濾網發出買入信號時(周線看漲,日線回調),在前日高點或比高點高一個Tick值的位置放一張買單。Tick是市場中採用的最小的波動單位。我們期待主要趨勢再度延續並且在價格發生順勢突破時跟進。這種掛單方法,只適用於當天的交易。如果價格突破前一日的高點,你的多單會自動成交進場。交易者甚至不須觀察日間的波動,將它交給經紀人打理即可。
  
  在前兩重濾網提示做空時(周線看跌,日線反彈),在前一日的低點或者距低點低一個Tick值的地方掛一張空單。我們期待跌勢再現,並在發生向下的突破時跟進,如果價格突破了前日的低點,那麼空單成交。
  
  日圖波幅可能很大,因此在頂部掛單做多,成本較高。另一種做法就是回調買入。如果打算在價格回調至指數加權平均線時買進,計算出第二天均線將要到達的位置,在相應的價位入場。亦可採用安全區域指標(SafteZone indicator,參見173頁)來觀察市場跌破前日低點的距離,並在相應價位入市。熊市做空則反之。
  
  向上突破時買進的優點是跟隨了運行的趨勢。缺點是買進的點位元相對較高,並且止損設得較寬。回調買進的好處是買的點位較低,並且止損設得較窄。壞處是容易遭遇掉頭向下的反轉趨勢。“突破跟進”比較可靠,只是利潤較少。“回調進場”風險較大,不過利潤也較多。
  
  儘量用即時圖表入場,當前面的二重濾網提示做多時(周線升勢,日線回調),觀察即時資料,並確定做多。開盤後一段時間內(Opening Range),若價格超過前15分鐘至30分鐘的高點,發生突破時則及時跟進,或者採用技術分析,分析日內圖表以確定合適的入場點。做空,則觀察開盤後一段時間的行情,發生向下突破時跟進。或者通過分析日內圖表尋找機會,並採用即時資料入場。
  
  在即時圖表上尋找買賣點的方法與日圖相同,只是前者提示出入場的頻率要加快許多。交易者若採用周圖或月圖入場,那麼也必須用同樣的週期出場。若採用即時資料進場,則應抵制日內圖表信號的誘惑。周線和日線框架的交易,往往需要持倉數日,交易者不應受日內圖表價格波動的困擾。
  
  第二套:用於日內交易
  
  第一重濾網
  
  運用趨勢指標,分析長期圖表,制定戰略決策,確定做多,做空或觀望。選擇你最喜歡的週期,並把它定義為中間週期。
  
  在此,我們選擇五分鐘圖表作為中間週期,每根柱線都代表五分鐘的交易活動。當然交易者也可以選擇稍長週期的圖表來滿足需要。不過,不應選擇太短的週期,否則是與搶短差的機構交易商較勁。
  
  你也可以與大眾的作法完全脫離,選擇一個非正統的週期長度,比如七分鐘或九分鐘圖。一些日內交易者,沉迷於技術分析,採用一分鐘圖甚至閃電圖進行分析,並認為與場內資料同步。這是一種錯覺。交易場內的資料,需要半分鐘或更長的時間來錄入上傳至衛星並傳到交易者電腦螢幕前。所以,普通交易者獲取的資料要比場內落後。當市場開始飛奔時,獲取資料的時間延遲會讓交易者殆誤先機。
  
  將中間週期乘以五倍,得到長週期。若中間週期是五分鐘圖。則長週期是25分鐘圖。若交易軟體不能查看25分鐘圖,就用半小時圖來替代。一個成功的交易者需要與大眾保持距離,所以需採用不同的週期和指標參數。成千上萬的人使用半小時圖,只有一小撮人採用25分鐘圖,並得到較快的信號。
  
  用趨勢指標分析長期圖表,作出戰略決策,確定多空方向,決定做多,做空或是觀望。
  
  採用20或30單位的指數加權均線,調整均線參數直至適應特定的市場,盡可能減少兩面受損的場面。當25分鐘均線向上時,表明是上升市道,應當做多或觀望。25分鐘均線向下的時候,則是下降市場,應做空或觀望。
  
  分析長週期圖表並做出戰略決定,然後才能返回中間週期分析圖表。成功的日內交易者更重視圖表形態,而較少地依賴指標。因為日線產生的缺口會讓日內圖表的技術指標發生變形。不過,依然有一些指標在日內圖表上也是有效的,例如均線和包絡線(Envelope),後者也被稱為通道。
  
  第二重濾網
  
  返回至中間圖表(五分鐘圖)尋找順應趨勢方向的入場點。觀察五分鐘圖上的22單位指數加權均線,並畫出相應的通道,通道應包括大約95%的價格波動。
  
  均線反映了平均的價值共識,而通道則表明了牛熊狀態下的正常波動範圍。在上升趨勢裏做多,那麼應在五分鐘圖表價格回落至均線之下買入,在下降趨勢裏做空,則在價格反彈至均線之上賣出。注意不要在通道上軌上方做多,因為在那裏,市場價值已被高估,也不要在通道下軌做空,在那裏市場價值被低估。
  
  採用振盪指標,比如MACD柱線和強力指數(Force Index),來確定超買超賣區域。
  
  順著浪潮的方向交易,在出現與浪潮反向的波浪時,入市(注:就是順應著主要趨勢的方向交易,在拉回修正時入場)。
  
  當25分鐘圖表趨勢向上的時候,五分鐘圖回落的價格和振盪指標都反映了市場處在臨時的熊市不平衡狀態,應當做多;當25分鐘圖表趨勢向下的時候,5分鐘圖表上升的價格和震盪指標都反映了市場處在臨時的牛市不平衡狀態,應當做空。
  
  有時,日內交易者會詢問,是否應當分析周圖和日圖。對日內交易來講,周線基本沒有意義,而日線的價值也是有限的。分析過多的週期會導致“分析癱瘓症”,以致無法交易。
  
  設置安全區域止損
  
  入市後,運用安全區域(參見173頁)方法,設立一個保護性的止損。採用“以收盤價為准”的方法,觀察價格的波動。只有當五分鐘棒圖的收盤價收在你的停損水準之外時,才執行止損。由市場雜訊引起的短暫的穿越我們將不予理會。當然,也不應當在執行止損時,心懷僥倖地有所拖延。作為日內交易者,你必須有鋼鐵紀律!
  
  第三重濾網
  
  第三重濾網處理進場點與出場點的問題。在五分鐘圖的指數加權均線附近入市。
  
  當二十五分鐘圖表趨勢向上的時候,則在價格拉回至5分鐘圖表的均線時買進。若此時振盪指標超賣,則更是做多良機。下降趨勢則反之。這種入場方式,勝於突破後追單,追漲殺跌的做法。
  
  在通道的上軌和下軌附近獲利出局。在靠近均線處買進,並計畫在價格到達通道上軌時平倉。如果五分鐘振盪指標,比如MACD柱線,創出新高並且相關市場也在上漲,你可以等待通道被觸發或突破,如果指標走弱,則快速獲利出局,不須等待價格觸發通道。
  
  測試不同的通道寬度與你的交易績效的關係。
  
  你必須成為一流的交易者,才能證明日內交易是有價值的。不唯如此,你還必須用更出色的成績來證實日間短線交易勝過中長線交易。
  
  在一天裏交易數次,力爭抓取日波幅的三分之一以上的利潤。謹慎入市,迅捷離場。不要在交易後時段(after-hours trading)入場,此時價格波動很小,沒有獲利良機。
工具箱  


【 • 發佈:於瑤  2006-02-13 19:12 】  
  三重交易系統升級版
  
  如果你每天可以下載交易資料,做收盤作業,寫下次日的交易計畫,觀察你的帳戶內的資金情況,並且每日跟蹤市場的走向,如果你可以這樣持續數月之久,沒有一天跳過,那麼你可能會養成在市場上交易的紀律。一些人以娛樂為目的而類比交易是不可能達到這地步的,因為這樣需要全職的工作。
  
  通過類比交易測試你的系統,每天下載資料,應用你的工具和技術,作出交易的決定,計算出止贏點和止損點並把它們寫下來(為明天作準備)。不要移動止損位元,但是要記錄下它們是否被擊穿並將其記錄入表格中,將你的類比交易寫入你的表格程式和你的交易日記裏,如果你有意志力重複這樣的進程數個月,然後你就會養成實戰操作的紀律。
  
  然而,實戰操作是不可替代的,因為它攙雜了大量心理因素遠遠多於模擬操作,如果你採取小資金的實戰操作,其作用也將大於模擬操作。每年我都將會遇到幾次這樣愉快的遭遇,一個交易者遇到我便和我說,他看了我的書或參加了一個學習營(關於他的)便使其交易發生了較大的收益,在那個時候他相信自己已經走上了交易的正途。
  
  我發現有時候談話到一半時,他們會突然向我道歉,他們告訴我他們使用三重過濾法時並不是完全遵照我的意思進行交易,他們可能會修改一些指標或者又增加一層過濾,代替了一個工具或者其他等等。每當我聽到這樣的談話我就知道我在和一個成功者在談話。
  
  首先我告訴他們,他們獲得的成功是歸功於他們自身。在一個班裏,我沒有教不同的東西給你們,成功者有能力提取自己所需要的並使用它獲得成功。其次,我瞭解了他們所修改的那些方面,表明了他們成功的觀點。要想從一個系統獲利,你就必須測試你的參數並調整他們直到系統變成你自己所有……
  
  你唯一可以相信的系統是你自己用資料測試過,並按你的方式改編的系統。三重過濾系統是發展於80年代中期、並且第一次發表於1986年的期貨雜誌上的一篇文章。我把其運用於交易並製作成視頻,這裏我將復習它,並集中最近的一些改進。
  
  什麼是交易系統?一種方法,一個交易系統,一種技術,這幾個概念間到底有何區別?
  
  ①一種方法是指一個大概的交易哲學,舉個例子:順勢交易,當趨勢向上就買,趨勢向下就賣,或者在價值低估市場買入,價格高估市場賣出。在歷史支撐區域順勢買入,在壓力區賣出。
  
  ②一個交易系統是指方法應用的一個規則組。例如:如果你的方法是隨市操作,那麼系統可能在周平均線向上,日平均線向上時買入(MACD柱狀體也可代替平均線)。
  
  ③一種技術是指買與賣的特殊技巧,舉個例子,當一個交易系統給了一個買入的信號,而技巧告訴我們當價格超過前一天的最高價或價格收了一根小陽線(小陰線)時交易。
  
  三重過濾網的方法通過數個時間結構並附以震盪指標與趨勢指標來分析整個市場。我們使用趨勢指標在大的時間結構圖表中戰略的做多或做空,使用震盪指標在小的時間結構買進或者賣出(介入點)。總的方法沒有改變,但是系統——特殊指標的選擇在近段時間有了一定的發展,技術也一樣。
  
  三重過濾網測試每一個潛在的交易,用三層過濾或測試,每層過濾用了不同的時間結構和指標,這些過濾層過濾了許多的交易,而且那些交易一開始看起來還十分吸引人,三層過濾系統促進了一種謹慎小心的交易方式。
  
  指標的衝突
  
  技術指標幫助確定趨勢或者反轉比圖表上的價格更加直觀,在你修改指標參數時要保持你自己的思路,注意不要為讓指標告訴你想看到的而將指標盲目亂改(改正指標參數要有依據)。
  
  我們可以將所有的指標分成三類:
  
  ①趨勢指標幫助確定趨勢。移動平均線,MACD線,方向性系統,和其他市場上升便上升,市場下降就下降的指標,並且當市場進入交易範圍內便可發出執行命令的指標。
  
  ②震盪指標通過超買超賣來捕捉反轉點,例如……
  
  ③混合類指標幫助估計(測量)市場中人們的情緒,……反映人們的瘋狂程度
  不同類別的指標常常給出相衝突的信號,趨勢指標可能開始向上,告訴我們買入,但同時震盪指標變成超買告訴我們賣出,這很容易陷入交易的情緒化思考,並開始遵循一些發出你自己喜歡的信號的指標進行交易。一個交易者必須設立一個將所有指標分類運用,並對其充分瞭解的系統。
  
  時間結構的衝突
  
  一個指標可以告訴我們同一天同一只股票是向上趨勢,也可能是向下趨勢,為什麼會這樣?一條移動平均線可能在周線上上升,給出了一個買入的信號,但是在日線上下降,給出了一個賣出的信號。這可能重新出現在一小時的走勢圖上,告訴我們應該做上升趨勢,但是在10分鐘圖表上,又告訴我們應該賣出。
  
  到底哪一個信號才是我們應該遵循的信號?業餘從事者運用這個便顯得十分平靜,他們只抓住一種時間結構。大多數人都是日線圖使用者,運用他們的指標而不理會其他的時間結構。這樣的行為,只有到一個主要趨勢從周線上產生,或者一輪強大的上漲爆發,在小時圖表上並且反轉他們原先的交易方向。任何人說不理解時間結構,那他們便不是一個真正的交易者。
  
  人們在日線圖交易虧損但常想像他們可以在速度更快的小趨勢做的更好,或者用LIVE DATE,如果你不能每月保持贏利,使用不斷變化的時間結構只會使你的錢少的更快。
  
  開始先選擇自己喜歡的大的時間結構,這個時間結構是你平常所常用的,並且稱之為中間結構。將其乘以5倍得到的時間結構稱為長週期時間結構,應用趨勢跟隨指標作出戰略決策。到底是做多做空還是不做?現在是否是一個作多的合理價位?
  
  如果長週期圖表是熊市或牛市,回到小一級週期(中間結構圖表),並且用震盪指標尋找買入或賣出的位置(在長週期趨勢方向下)。在換到小週期圖表之前設立止贏點和止損點。如果可以利用的話,在更小的週期調整進出點。
  
  三重過濾系統的原理
  
  三重過濾系統解決了指標與時間結構的衝突,它在長週期時間結構內運用趨勢指標做出戰略的決定,這是第一層!它用震盪指標繼續作出戰術決定(在中間時間結構圖中的買點和賣點),這是第二層!第三層提供了許多方法(改變買賣的次序或其他),我們可能用指標執行或者使用短週期圖形都有可能。
  
  GAMING STOCK傾向於在弱勢的經濟環境中走好,ALLIANCE GAMING。例如,股價在4元的價位重新振作上升超過40元,中途只有很少的回調。三重過濾系統如何幫助我們在這樣的一個行情中獲利?
  
  圖形中從A點發展到B點是被稱之為茶底的形態,一個緩慢較小的下跌和一個小的幾乎沒有區別的成交量的上升。在那段時間ALLY已經出現了MACD柱狀體上的背離。這樣一個強大的信號出現在周線圖形上,它在A區域出現了一個低點,但是在形態底部時卻不能下穿0線。
  
  第一次火箭式上升信號出現點是MACD柱狀體開始出現上升趨勢。一段時間後EMA開始上升,並且在那個時候周線的趨勢指標也開始向上,ALLY變成強勢股。這時是抓住日線機會並尋找買入點的時候了。第二次垂直上升的信號出現在當EMA與MACD柱狀體都上升,並且股票在幾周內翻倍。很清晰,周線上的EMA向上的趨勢告訴我們應該以做多思路來交易ALLY。
  
  在圖表的另一邊,周線上EMA保持持續向上,但是爆炸性的價格運動表明上升趨勢即將結束。MACD柱狀體與EMA走勢相反警告價格運動將盡。
  
  第一層
  
  選擇你喜歡的時間結構並且將它定義為中間結構。將它乘以5倍的時間結構稱之為長週期時間結構。讓我們來舉個例子,比如你是喜歡使用日線圖形交易的,假如那樣,放大到更大一層的時間結構:周線圖表。不要讓自己偷看一下日線圖,要不這樣會擾亂你看周線圖的。
  
  如果你是一個日線交易者,你可能選擇10分鐘線作為你最喜歡的時間結構,稱之為中間結構,並且立即將其轉移到小時圖表上,大約5倍的時間結構。圓滿結束並不是一個問題,技術分析是一門藝術,而不是一門精確的科學。如果你是長線投資者,你可能選擇周線圖表作為你最喜歡的時間結構,並相應的選擇月線結構作為你的長週期時間結構。
  
  在長週期圖形中運用趨勢跟隨指標,作出戰略性決策——做多,做空,還是不做。原先的三重過濾系統選用周MACD柱狀體的走勢作為其趨勢跟隨指標。它是十分敏感的指標並且給了很多的買賣信號。現在我更趨向於使用移動平均線作為我的趨勢指標(在長週期上)。
  
  當周線圖上的移動平均線上升,它便確認了一個上升趨勢的開始,並且告訴我們做多或不做,當它向下走時,它便確認了向下趨勢的開始,並告訴我們做空還是不做,在這裏我指出我使用的是26周的EMA,它表示的是半年的交易日,你可以使用不同時間參數的均線,看哪種是適合你自身的,你也可以使用任何其他的指標進行判斷。
  
  我繼續使用周MACD的柱狀體,當平均線與柱狀體聯動時,它們就確定了一輪有力的行情即將開始並鼓勵你交易大趨勢。價格與柱狀體的背離則是一個十分強烈的信號,在技術分析中,它的出現將不用再理會移動平均線的信號。
  
  問題是失敗者並不是因為資料傳送的太慢,而是他們決定的過程太過於混亂了。為了解決時間結構衝突的問題。你不應該過於靠近市場,而應該遠離市場。用寬廣的視野看待發生了什麼,作出一個戰略性的決定,到底是做多還是做空,然後再次接近市場並且尋找買點和賣點,這就是三重過濾系統的全部。
  
  什麼是長週期?什麼是短週期?三重過濾網回避了呆板不變的定義,使問題集中在時間結構的關係。它要求你開始選擇你所喜歡的時間結構,將其稱為中間結構。如果你喜歡使用日線圖進行工作,那麼你的中間時間結構便是日線。如果你是一位元日線交易者並喜歡5分鐘圖表,那麼你的中間時間結構便是5分鐘線,其他依次類推。
  
  三重過濾系統定義長期週期通過乘以中間時間結構5倍的方法,如果你的中間時間結構是日線,那麼你的長週期時間結構便是周線圖,如果你的時間結構是5分鐘線,那麼你的長週期時間結構便是半小時圖等等。選擇你喜歡的時間結構,並且立即切換到大一級的大週期結構圖,在那兒作出戰略的決策,再回到中間時間結構作出買賣點的選擇。
  
  三層過濾系統的原理是從更大的圖形中找出戰略性的決策,然後再回到自己喜歡的時間結構作出戰術性的決策。用長週期的時間結構決定你是否應看多或看空,然後再回到市場上作出戰術的決定:買點和賣點的選擇。
  
  第二層
  
  回到中間結構的圖表上,運用震盪指標在上升趨勢中尋找尋找交易機會。當周線圖是處於上升趨勢之時,等待日線震盪指標下降,給出一個買入信號。這時買入時的安全係數比買在震盪指標在頂部的安全係數要高很多。如果震盪指標在趨勢處於下跌中給出一個賣出信號,你也可以使用其來獲取利潤。
  
  周線上升的圖表告訴我們應該作多或不做ALLY,日線EMA依然上升。這時我們有許多選擇,我們可以在價格回調至它們上升的日EMA線時買入,或者短趨勢指標跌破0線時買入。上升通道製造了一個合理的利潤目標,當新的買入信號出現時,一個經驗豐富的交易者會一步一步的進行加倉,並且會一步步提高自己的止損單,而不從這個上升通道離開。那個上升趨勢通道保持10左右的利益。
  
  在圖表的一邊,壓力指標互動式上下運動,上升趨勢的利潤已經完結了。市場變得情緒激動,上升趨勢持續的可能性已經非常小了。最好現在收起你的利潤並且找一個其他的股票,那些上升或下降幅度很小,不被狂熱的市場所發掘的股票。
  
  當周線趨勢已經下降,查找日線震盪指標上升,給出賣空的信號的股票,在下降趨勢中的賣空這些股票比賣空那些出現新低的股票更安全。當日線震盪指標給出了一個買入信號,你可能用它們結束你的賣空利潤而非去買。震盪指標的選擇依靠你的交易體系。
  
  對於一個保守的交易者來說,選擇一個相對變化緩慢的震盪指標,例如日MACD柱狀體。尋找MACD柱狀體跌破0線並且開始上升,或者隨機指標跌到相對低點並給出一個買入信號。
  
  相反這些指標信號對於熊市市場則是做空:當趨勢跟隨指標在周線圖上出現下降,日MACD柱狀體開始從0線以上下降,或者隨機指標升到先前高位併發出賣出信號。
  
  一個保守的人傾向於交易一個運動趨勢早期的主要部分。當市場的上升速度變慢,或市場的趨勢加速,回調變得更淺,為了捕捉更快速的變化,你需要更快的震盪指標。
  
  對於一個活躍的交易者來說,用兩天移動平均的阻力指標。當周線趨勢向上,並且FORE INDEX向上穿越0線,它表示一個買入機會。相反這些機會也表現在賣方市場的做空上。當周線趨勢向下,並且兩日EMA的FORE INDEX重新集結在0線上方,那它便指出了一個賣出信號。
  
  許多其他的震盪指標可以適用於三重過濾系統。第一層可以使用方向系統和趨勢線,第二層系統可以使用動量和相對強弱指標等其他震盪指標。
  
  第二層是我們設立止損點和止贏點並做出是否加倉決定的時間結構(根據風險獲利比)。
  
  設立止損。一個止損是一個安全的保障體系,它限制了失敗交易帶來的傷害。你必須構建一個不能產生一次重大虧損的交易體系,否則一系列令人難以承受的嚴重虧損將損害你的帳戶。止損對成功帳戶來說是必要的,但許多交易者都唾棄它們。初學者抱怨他們受到了損害,止損使得他們的本該獲利的那部分頭寸被震了出去。還有人說設立止損是自找麻煩,因為不管你將其設置在哪里,它都將被觸發。
  
  首先,你要將止損設置在不太可能被擊穿,在市場關注點範圍之外的位置。其次,一個OCCASIONAL WHIPSAW要是一個安全上升趨勢中的價格。無論你再有多強的技巧,止損是必須的。
  
  你只能以一個方法移動止損:你交易的方向。當價格開始向你交易的方向前進時,向你交易的方向移動止損。當價格持續向上,則止損也應該持續向上移動。保護你的帳面利潤,一個專業交易員不應讓你的利潤全部流走。
  
  一個止損不讓你的資產冒2%的風險(有風險資產/總資產≤2%)。如果三重過濾系統遇到一個交易,但你意識到一個止損將使你冒超過2%的風險,那你則應該避開交易。
  
  設置止贏點。贏利的目標應是十分有彈性的,並且應依靠你的目標和資產而定。如果你的資產較大,並且是長期投資者,那你可以建立一個較大的目標位元。在牛市的早期,重複的日線買點上加倉,前提是周線趨勢向上。當周線的EMA的均線向下時,你就該收回你的利潤,相反應用在賣方市場。
  
  另一種選擇,是當價格遇到日線上通道的邊緣時,就可以拿走利潤。如果你做多,你就應該在上升趨勢通道上沿賣出,並留心回調到日線圖上的均線時買入,做空則相反。
  
  一個短線交易者可以使用兩天EMA的阻力指標作為買賣的交易點。你在一個上升趨勢中,當2日EMA阻力指標向下走時買入,當2日EMA阻力指標向上走時賣出。
  
  初學者剛接觸市場,就如同摸彩票一樣:坐在電視機的前面看你是否中彩了。當你花很多時間思考離場點,並給予相同的時間和入場點的思考一樣,那你就可以知道你已經是一個專業的交易員了。
  
  第三層
  
  第三層幫助我們精確的定位入場點,LIVE DATA可以幫助有理解力的交易者,但是可能會傷害到每日快進快出的交易者(初學的交易者)。
  
  用一個當天突破或回調來進入交易,而不用REAL—TIME DATE。當一開始兩層過濾給了你一個買入信號(周線向上,但是日線向下),將買點設到先前的一天的或者標記點(市場上允許的價格波動幅度的最低價)的最高點處。我們期望主要的向上趨勢能夠延續,並且我們能在一個方向上抓住突破。
  
  我們可以改變買入指令,只有對當天交易有利的情況下,即如果價格突然爆發,使其處於所有先前天的最高價的時候,你將被自動進場。你不必持續的盯盤,只需要將你的指令交給你的經紀人即可。
  
  當一開始的兩層告訴你要賣空(周線向下,但是日線向上)將賣點指令設在先前一天的最低價或者標記點的相對低價。我們期望向下趨勢能夠延續,並且努力抓住下破的那一刻,如果價格下破先前的最低點,它們將觸發你的賣空。
  
  日波動十分巨大時,設置買入指令在頂部時就會顯得買的太貴。這時另一種選擇是在下方。如果你能在價格回調到EMA均線時買入,計算出EMA可能會到達的點位,並將買入的指令設在那個水準。兩者選一,用SAFEZONE指標尋找市場可能下破先前那天低點的位置,並將你的賣出指令放在那邊,相反規則也可應用於賣空市場中。
  
  買在突破時的優點是你抓住了一個急速向上的行情,而缺點是你買的太高,而且你的止損離得太遠。買在底部的優點是你買到了一個好的價格,並且離止損很近,缺點是冒反轉的風險很大。一個突破買入是很值得信賴的,但是利潤很小。一個底部買入是冒很大的風險,但是利潤也很大。應測試兩種方法在市場上的運用。
  
  運用REAL—TIME資料,如果是有價值進行交易的,當開始的兩層給了你一個好的買點(周線向上,日線向下),使用LIVE DATA跟從趨勢。你可以在開盤區範圍跟從一個突破,當價格回到高於開始15—30分鐘的最高價,或者運用技術分析分析當天的圖表,巧妙的買入。
  
  當你嘗試做空時,你可能在開盤區域範圍向下突破時賣空,你也可以在主要的圖表中使用技術分析賣空。用技術分析在LIVE CHART上找買賣點的方法和日線上相同,但是它們的速度更快。如果你使用周線或日線進場,那也用它們出場。
  
  LIVE CHART給出了一個買入信號,但是要回避離開的誘惑。用當日的資料,不要忘記你買入的依據是在周線圖和日線圖之中,期望持有數日以上。如果你是在一個震盪區買入的話,則千萬不要被日線圖上突然出現的改變的方向所迷惑。
  
  當日交易
  
  當日交易意為當日買入並當日賣出。看著錢迅速的流入你的帳戶是十分具有吸引力的。要相信我們這些使用最新技術的人是足夠聰明的,比那些通過聽取報紙消息來進行股票操作的人好多了。
  
  任何看似真實的部分都包含一個危險的謊言,當日交易可以帶給你高額的利潤,但是也會使得你成為帳戶上留下一點點錢的失敗者。當日交易有它優點也有缺點,它對從事此工作的人有一些極端的要求。
  
  當日交易對交易者來說是一個最大的挑戰,但是它卻是令人驚奇的只有很少的藝術性的存在。常常可以看到許多“DAY—TRADING FOR DUMMIES“類型的書籍,一些迅速致富的工作,但是這些並不是唯一的決定性的。水準較低的當日交易員會寫出很差的書,而一些好的當日交易員常常要交易而沒有辦法坐下來寫書。
  
  一個好的當日交易員是一個聰明的且具有快速反應能力的人。他應該是行動迅速,自信並且很具柔性的那麼一個人。成功的當日交易者是思維集中於快速的結果,但是他們不會是一位好的作家。我希望他們能夠嘗試一下寫書的挑戰。
  
  在90年代公眾對當日交易有了爆炸性的興趣,即使是家庭主婦或者是學生,都被吸引到這個牛市中來了,並且很容易的滿足他們的這種興趣。經紀人常常勸說更多的人們進行當日交易,並且在知道這些會使得他們破產的情況下。
  
  當日交易的優點包括:交易的機會是很頻繁的,如果你能使用日線圖表交易,那你將看到相似的交易機會更多的存在於日線圖表中。你必須非常快的斬斷損失,這樣即使你的市場在收盤後發生突發新聞也不會有任何過夜風險。
 


    *******本文取自如有侵權請告知*******


http://tw.myblog.yahoo.com/jw!ozsGXr2fEQVqo5j4ffZpgDVP/article?mid=208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金鳥 ( 財經 ) 的頭像
    金鳥 ( 財經 )

    勤學財經

    金鳥 ( 財經 )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