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建國百年,台灣證券交易所為慶祝成立五十周年,舉辦上市公司博覽會,透過實物的展示及照片影片的播放,讓民眾見證了台灣證券發展史。

掛牌容易監管難

今年證交所積極推動上市櫃業務,很多公司也都趕在民國一百年進入資本市場,預計12月將引爆掛牌狂潮,目前上市有5家、上櫃有17家公司,總計有22家即將掛牌公司,平均一天一家掛牌公司,真是盛況空前令人瞠目結舌。

目前台灣股票市場的掛牌上市約有800家,上櫃約有600家,衍生金融商品權證有7000檔,還有五個交易月份的指數期貨、股票期貨、利率期貨、黃金期貨、選擇權及上千檔的基金提供給投資人,主管單位為了與國際接軌還不斷的引進新商品。台灣這麼小,市場消化的了嗎?這麼多金融商品管理的好嗎?

想當初政府為順應金融自由化潮流,開放國內民營銀行之設立,短短十年銀行由12家增加到48家,結果僧多粥少競爭激烈,新銀行體質脆弱收的收併的併,除了業者經營不善,金檢不力也是問題,最後爛攤子還是丟給政府。

後來又開放金控,一隻隻金融巨獸搶食市場,將相關業務、資源整合、交叉行銷。民眾開了一個證券戶,過沒多久信用卡來推銷,之後保險也來電銷,小額貸款也來拉生意,這是滿足客戶一次購足的需求,還是肥了金融業者。


是師之惰、還是父之過

一般民眾其實要的不多,辛苦存下一點錢只要能打敗通膨,不要愈來愈薄就好,但是在「你不理財、財不理你」的口號下,不做點投資理財好像跟不上時代,又在業者的強力推銷下買到不適合自己的商品。常聽到投資人虧損套牢,最後財愈理愈少。是要怪商品不好、還是業者不對、還是投資人自己錯了。

古訓有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主管機關要做的是教育投資人正確的投資觀念、對業者嚴格的監督管理,而不是搞一大堆商品來做為部門的績效。有很多商品都沒什麼交易量,反而失去發行的意義。

這一波台股受到歐債的拖累下跌,跌幅比其他國家多,都說是因為外資借券放空的關係。當初開放外資進來,主管機關當做是政績在誇耀,大家也都視為利多,每當外資買進做多就拍手叫好,外資看空賣出就遭到譴責,甚至還要被請去喝咖啡。這樣只能漲不能跌,只能買不能賣,是否有干預市場的嫌疑。

資訊要公開、交易要公平、管理要公正

最近台股破底,政府已下令強迫外資還券,金管會還要求某看空的外資寫報告,引發外資圈的不滿,擬透過政治力量表達立場。在股票市場融資做多、借券放空本來就是核准的遊戲規則,不能因為下跌就強迫回補還券,這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之道。

買基金都有提醒的警語,像不保證獲利、有賺有賠,投資人要詳閱公開說明書。為什麼政府要給股票投資人一個錯誤的觀念,只能做多賺錢不能做空賺錢,如果跌太多政府還會護盤,這樣不是保護投資人,反而是害了他們沒有危機意識。

多與空、漲與跌本來就是常態,台灣是淺碟型市場波動比較大也很正常,政府不教投資人,自己在市場學費繳多了自然就會了。希望投資人在上漲時找到獲勝的方法,在虧損時也學到失敗的教訓,經過不斷的試煉,最後終會修成正果。


http://tw.money.yahoo.com/special_article/adbf/d_a_111202_41_2wj2v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金鳥 ( 財經 )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