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股票,大家無不喜歡挑選便宜的下手

原因是,這樣才有利潤賺

然而,股票到底怎樣算便宜呢?

不管是股市老手或新手

第一個會聯想到的指標非「本益比」莫屬了

很多人都說「本益比」越低代表越便宜

但為什麼有時候買了低「本益比」的股票

卻如同買到地雷股一般,股價天天有低點

究竟「本益比」到底有沒有用處呢?

當然有!只是很多人都使用錯誤囉!

底下我們先來好好聊聊什麼是「本益比」

 

什麼是「本益比」?

本益比的公式很簡單 = 股價 / 每股獲利

當股價在低檔但獲利維持在高檔時,本益比偏低

暗示這檔個股有逢低買進的投資價值

相反地,當股價飆高但獲利並未跟著成長,本益比偏高

表示股價脫離合理價值,應逢高獲利了結

 

換個角度想,「本益比」也可視為投入成本和每年收益的比例

將它想像成「花多久才會回本」的概念,將更容易理解

舉例來說:

假設台積電股價150元、EPS10,本益比就是150/10 = 15 

也就是投入150元買進台積電,一年賺10元,要15年才可以回本

 

「本益比」的概念還可以套用在利率

假設銀行一年期定存利率為10%

代表存100元本錢,每年領10元的利息

本益比就是100/10=10

假設銀行一年期定存利率調高至20%呢?

本益比就是100/20=5

由於利率調升,錢存放銀行變得更划算了

聰明的資金可能就會從股市提款轉存銀行

這也是為什麼每次利率調升,股市常常會以崩跌來反應

 

股票的「本益比」要多少才合理呢?

一檔股票的本益比,最多不應該超過20

合理的本益比,平均大約是15

為什麼呢?

我們直接拿「台灣50」來當標準

「台灣50」的投資報酬率每年平均大約是5 

換句話說,投資100元,它每年會賺5元的獲利

本益比就是20

這麼安全的股票,本益比都只有20

如果你買的股票本益比超過20倍,那就太貴囉!

 

看「本益比」時 應注意的4大重點

1. 景氣循環股應「買在高本益比時、賣在低本益比時」

景氣循環個股的盈虧起伏極不穩定

以塑膠股 台聚(1304) 為例,

當股價跌到歷史低檔區時

由於產品價格持續滑落,公司獲利微薄,

EPS只有0.1元左右,和9.44元的股價相比,本益比高達94.4

當市況熱絡時,股價飆漲至39.5

而產品售價因供不應求而飆漲時,EPS飆高至3.05

這時本益比才12.9倍左右

如果一不小心看到低本益比去買進

很容易就剛好套在股價的相對高點了

因此,像營建、DRAM、金融、鋼鐵等景氣循環股

我們應該「買在高本益比時、賣在低本益比時」

 

( 圖片來源:追訊 ) ( 圖解:台聚EPS及股價走勢圖 )

( 圖片來源:追訊 ) ( 圖解:台聚EPS及股價走勢圖 )

 

 

2. 應給予成長股較高的本益比

在市場中,可以發現很多電子股的本益比較傳產股高很多

為什麼會這樣呢?

原因是兩者的成長性差很多

舉例來說,大立光中鋼 兩間不同產業的公司

如果同樣在100元買進,

大立光 每年獲利成長率為50%

 中鋼 每年獲利成長率為10%

一年後,大立光 持股成本變成66 (100/1.5)

 中鋼 持股成本則變為90.9 (100/1.1)

兩者的差距也將隨著時間越來越大

因此,成長性越高的股票可以用較高的代價來持有!

 

3. 應從未來的角度來看本益比

由於股價反應的是未來的營運狀況

因此,在計算本益比時應利用未來一年的EPS來計算

除非是像 中華電 這類獲利穩健的公司

才可以用去年的EPS來計算本益比

 

4. 計算本益比的 EPS 應排除業外獲利

雖然不管是業內或業外都是獲利

但像賣土地這類一次性業外收入

並不是年年都會發生

如果計算本益比時,沒有排除

這樣很容易就把本益比算低了

舉例來說:

某營建股,假設股價100元,EPS10(本業2元、業外8)

如果不計較獲利內容,本益比只有10倍,可說是相當便宜

但若扣除業外EPS,本益比瞬間提高為50

因此,計算本益比的 EPS 一定要排除業外獲利

才可以買到「真正」便宜的股票

 

23低本益比且高成長的股票清單

1. 月營收正成長、季營收正成長

2. 最近 5 年都賺錢

3. 本益比低於 12

 

( 資料來源:選股勝利組 )

( 資料來源:選股勝利組 )

  

作者:高嘉琪 (Jenny Kao )

合格證券分析師(CSIA),現職CMoney金融研究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金鳥 ( 財經 )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